首頁

島嶼行旅

洋酒杯中的風土表情

洋酒杯中的風土表情

人與自然的完美合作

文‧蘇俐穎  圖‧莊坤儒

2017 9月

2002年1月1日,因應加入WTO,政府正式開放民間釀酒,自此立下台灣釀酒產業劃時代的里程碑。(場地提供:跳舞大象葡萄酒專賣/莊坤儒攝)

酒是藝術與科學結合下的產物,不同的原物料、微生物、土壤、水質、氣候,結合了人為的製程及無形的品味,最後才誕生出滴滴珍貴、姿態各自不同的酒水。2002年1月1日,因應加入WTO,政府正式開放民間釀酒,自此立下台灣釀酒產業劃時代的里程碑。承襲全球化的發展脈絡,許多第一代民間釀酒師由洋酒切入,在這個最能夠捕捉風土信號的農產加工品中,或嘗試挑戰新種的釀酒葡萄、或活用潮濕高溫的氣候,從這座島嶼的獨特條件中尋找可能的勝機。

2014年3月,由樹生酒莊生產的「埔桃酒」在巴黎酒類競賽奪金,震撼了國內外酒界。這個最早可以溯源至1957年的農家型酒莊,自此命運轉彎,如今,想買一瓶埔桃酒,可得等上至少5年。從一名葡萄農到酒莊主人,「我種葡萄已經超過50年啦!」洪吉倍領著我們到酒莊後方的葡萄園中,一株株枝幹粗大的金香葡萄樹屹立在山坡地上,枝葉綿延不絕地在棚架上延展,也為半世紀以來釀酒葡萄的興衰歷史寫下了註腳。

樹生酒莊洪吉倍與洪良杰父子,父親專事栽培,兒子負責釀造。(莊坤儒攝)

尋回失落的釀酒工藝

從最早栽植的釀酒葡萄奈加拉(Niagara)、金香到黑后,栽種面積也從最早的5分地,由於與菸酒公賣局契作,一度擴展到7公頃,再縮減成如今的2公頃。1996年,公賣局停止契作,並實施砍掉葡萄樹換取補助的政策,但農地位處山坡地形,水源缺乏,除了耐旱的葡萄以外,其他作物不易栽植,於是洪吉倍將部分果樹保留了下來,也立下了後來轉型酒莊的基石。

1999年,政府推動農業振興計畫,輔導全台十大酒莊,也因此促成了洪吉倍與釀造專家陳千浩的相遇,當時才剛從法國學成歸國的陳千浩,欣然接下了這個充滿挑戰的任務。「釀酒在台灣是失傳的行業。」他說。自從1927年,日本殖民政府在台灣實施菸酒專賣制度以來,台灣民間釀酒斷層約70年之久。面對與歐陸地區全然不同的氣候、品種,毫無前例可以依循,陳千浩唯一曉得的,只有順應風土條件這個大原則。他展開世界地圖,找到了與台灣緯度最相近的葡萄酒產區:馬德拉島。

「埔桃」兩字源自《本草綱目》「葡萄」古名。

活用濕熱環境,化逆境為轉機

台灣燠熱潮濕的氣候,是讓許多釀酒人都會遇到的棘手難題。對於作物品質尤其關鍵的葡萄酒來說,由於台灣並不適合源於溫帶的葡萄樹生長,因此,想在台灣做出一瓶好酒,可謂難上加難。加上夏季多颱風,往往果皮才剛轉色,來不及全然轉熟,果農便趕緊採收,在糖度、香氣表現上明顯不足。而目前主要栽植的金香、黑后兩大釀酒葡萄,這兩種雜交品種,在台灣經過半世紀的馴化,雖然發揮了雜交種耐熱耐病的堅韌生命力,但在風味上的表現卻始終差強人意。

陳千浩另闢蹊徑。遙遠的葡萄牙馬德拉島盛產的加烈葡萄酒(一種加入蒸餾酒以提高酒精濃度的葡萄酒),提供了寬廣的想像,他仿效馬德拉酒特有的釀造技術,將發酵、強化完成的葡萄酒,進行熱熟成處理,才放入座落西南的鐵皮酒窖中陳放,高酒精度的新酒,可以成功通過夏日40℃以上的高溫淬鍊。而金香葡萄特有,常為人詬病的雜味(foxy flavor),在高溫環境3個月後竟揮發不見,5年以後,葡萄的高酸度,讓酒體展現出細緻不膩口的勻稱感,最終留下的,是熱情的熱帶水果、蜜餞、莓果風味,加上由於高酒精的特性,還可貯放百年之久。

噶瑪蘭酒廠年產量高達1000萬瓶, 為全球第9大威士忌酒廠。

重新定義威士忌年份

在釀酒師孜孜矻矻的努力下,繼而發覺,炎熱的氣候除了有助釀造加烈葡萄酒,也指示了台灣威士忌酒產業的光明未來。

發源於蘇格蘭與愛爾蘭的威士忌,放眼當前五大產區,如蘇格蘭、美加,以及位於亞洲的日本等國,均位於溫帶地區,而台灣威士忌以金車噶瑪蘭威士忌為首,加上南投酒廠起而效尤,躋身新威士忌產區的行伍。

然而,當還在十年多前,金車集團董事長李添財提出想要做一瓶屬於台灣威士忌的夢想時,包含許多蘇格蘭、日本威士忌專家都不看好。但幸而得力於蘇格蘭威士忌專家Dr. Jim Swan的傾囊相助,將訴諸感官品味的酒水經過科學分析一一被量化,包括生產過程中的發酵時間、上升溫度,以及酒廠所在的宜蘭氣候、水質、年均溫等,再與蘇格蘭酒廠進行比對,最後針對每個環節進行微調。其中,在亞熱帶地區,剛蒸餾出來的新酒,與橡木桶交互的熟成反應,更是整個製酒程序中最具挑戰性的部分。

結果出乎許多人的預期。台灣濕熱的環境氣候,竟濃縮了一般威士忌廠約5倍的時間,也因此成為台灣威士忌的一大特色。「噶瑪蘭威士忌打破了消費者對於年份的迷思。」張郁嵐說。在許多國際競賽的場合,才陳年5~6的台灣威士忌,常被評審誤認為是蘇格蘭酒廠20~30的陳年佳釀,加上接二連三的獲獎,因此引起酒界的矚目。

而這也是受惠於酒廠座落宜蘭員山的優勢,除了夏季炎熱以外,冬日也格外濕冷,高溫有助於橡木桶中成分的溶出,濕度則有助於氧化反應,連年冷熱不斷交替作用下,加上從雪山山脈奔流而下的優質水源,孕育出柔順的酒體。

台灣威士忌的潛力與廣大的消費市場,讓南投酒廠起而效尤,這座立足台灣中部水果重鎮的酒廠,原以釀造水果酒為首要任務,運用二次過桶技術,在傳統威士忌中添加如荔枝、梅子、葡萄等台灣代表性水果的風味,成為另類特色,尤其受到歐洲人的喜愛。

噶瑪蘭酒廠首席調酒師張郁嵐表示,噶瑪蘭酒廠打破消費者在年份、產地、氣候上的迷思。

以永續作為回饋

在台灣釀葡萄酒,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然而2009年,台中農業改良場育成台中3號釀酒葡萄,這個後來被命名為「木杉」(Musann Blanc)的新品種,開啟了農企業家楊文彬的葡萄酒夢,憑著對於物產、土地的直覺與熱情,以及想要回饋給土地、農友的心願,創辦了威石東酒莊。

從小在國外長大的楊仁亞,因此被父親召回台灣,開始了這項艱鉅的任務。跟著從美國加州來的團隊,從埔里的示範農場開始,栽培到釀造、學理到實作,學習聆聽自然的訊息,順勢而為。威石東酒莊和其他酒廠最大的不同,是在生態永續上的不遺餘力,從山坡地農場的水土保持工程,到學習土壤與樹冠的管理,剪枝與採收的技巧,再將所學習到的觀念、技術,回頭教導給配合契作的農民,以期回饋農民。楊仁亞說,目前在示範農場中栽種才7年的木杉葡萄,樹幹居然已比契作果農種植20年的老樹還要粗大,表示在過去,土地、果樹都已竭澤而漁。

栽培時的悉心呵護,讓木杉葡萄從2013年開始,收穫的糖度從15.5度,到今年度的20度,逐年進步,突破了一般釀酒葡萄糖度總徘徊在14~15度的瓶頸。這支充滿希望的新種,釀出了讓許多人驚艷的靜態干型酒(不含糖或低糖度的酒),從剛開瓶時明亮的荔枝、桃李氣息,到最後淡淡的迷迭香、檸檬皮香氣,「木杉是非常道地的台灣酒,也是國際間獨一無二的!」楊仁亞語帶雀躍地說著。

威石東酒莊另一項的嘗試,則是妙用金香、黑后葡萄的高酸度,製成格外需要酸度的氣泡酒。雖然傳統的氣泡酒釀造並不容易,尤其前面還有法國香檳難望項背的巨大身影,幸而最後的成品征服了許多專業侍酒師,也讓威石東成為許多高檔餐廳中難得一見的台灣葡萄酒。

楊仁亞說:「除了有天、有地,人也是非常重要的。」從威石東酒莊,我們不僅預見台灣葡萄酒產業的可能性,也樹立下人與自然攜手合作的典範。

 

提醒您: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南投酒廠Omar系列商品。

噶瑪蘭酒廠的獨家燒烤桶技術,激活橡木桶活性, 並突顯酒廠想強調的風味。

海外回台的威石東酒莊總執行楊仁亞,腳踏實地在田野間耕耘 ,自言:「現在可以明白,為什麼父親這麼喜歡台灣。」

威石東酒莊另一項的嘗試,則是妙用金香、黑后葡萄的高酸度,製成格外需要酸度的氣泡酒。雖然傳統的氣泡酒釀造並不容易,尤其前面還有法國香檳難望項背的巨大身影,幸而最後的成品征服了許多專業侍酒師,也讓威石東成為許多高檔餐廳中難得一見的台灣葡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