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小挑擔起家
遠在一百一十二年以前,那時臺灣尚在清朝統治之下,許多大陸沿海居民,紛紛渡海來台開墾。其中來自福建漳州的一對年輕夫婦,選擇了如今台北士林橋邊的一處地方,開了一家糕餅店。由於老家的祖厝叫「元益」,於是他們便將那小店叫做「郭元益餅店」。每天清晨,夫婦倆將自製的綠豆糕、四季糕及煎餅等,裝在小小的竹籠子裡,由先生挑著,沿街挨戶地去叫賣。當時士林一帶的人家,縱使沒吃過他們的糕餅,也聽熟了叫賣的聲音。
這個年輕的小販叫郭涼鐘,雖然他是如此勤奮地工作著,但是由於當時移民社會普遍貧困,市場甚難拓展,所以儘管他們夫婦兩人每天起早做晚地忙碌著,也僅是勉強渡日罷了。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郭元益餅店傳到第三代子孫郭欽定手上,才有了轉機。
郭欽定在眾多兄弟之中,排行第四,由於烘焙糕餅是一項艱苦的行業,他的兄弟們都無意承傳祖業,只有他,從小就跟著父親郭拔秋學做糕餅,而在父親英年早逝之後,更是責無旁貸地肩負起祖傳的這份小小家業。
為了光大祖業,也為了養活妻小,郭欽定不斷地動腦筋,想把他的糕餅做得更好,吸引更多的人來買。
郭元益餅店的糕點,包裝考究,美味可口。圖依次為小月餅、蛋糕及四季糕。(曉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