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也是「阿寶」
而《找阿寶,玩創意》則是心靈旅行者的實踐工具。陳文玲在花蓮如真似幻地尋找一位藝術工作者「阿寶」,尋尋覓覓後,發現所有遇到的人都可能、也可以是「阿寶」,她終於發現,原來自己也是「阿寶」。
「找阿寶」的過程是個引子,這是2004年陳文玲以自己在花蓮慈濟大學兼課餘暇的生活故事寫作,然後她又以「四季找阿寶」為題,在花蓮帶領工作坊,她運用心理治療中的「自由書寫」、「曼陀羅」,以及她從學夢裡發展出的「玩夢」和「日夢」的方法,分成春、夏、秋、冬四梯次,與學員一起找阿寶。而「四季找阿寶」的紀錄在書中成了《找阿寶,玩創意》60張「阿寶卡」的索引,讀者可藉著參考其他人的經驗,來窺探自己的心靈奧妙。
所謂「自由書寫」,就是「『第一念』書寫」,將第一時間的念頭用筆寫出來,過程是連續、不假思索與修潤的,是對自己做心靈探險,被壓抑的內在我總是會逃過意志的控管躍然紙上。經驗過自由書寫的人,往往會驚訝於自我的文字表達,而這不同於平日的我,不必懷疑,也就是創意的源頭所在。
借用冥想工具
除了自由書寫法外,「曼陀羅」也是陳文玲在「玩創意」時的另一項經常使用的工具。
曼陀羅源起於的古老印度,被佛教用來表達世界觀,既是娑婆,也是人心。它常被用來當作協助冥想的工具,在一張白紙上畫上一個大圓,圓之內則由畫者任意塗鴉上腦中浮現的圖像,原理跟自由書寫一樣。而繪畫比文字更容易透露心事,越沒學過繪畫技巧、不受慣性制約的人,往往越會有出人意表的作品產生。
至於「解夢」,則是直指潛意識的──夢是不受做夢者指揮的、徹底的潛意識作用。心理學家榮格認為:「夢可以把隱藏在內心深處的事物帶進意識之中。」
陳文玲玩夢,由一位學員提供前夜的「新鮮夢境」供大家討論,其他人把這個夢當成自己的,以「如果這是我的夢……」開頭,開始做自由聯想與詮釋。接著大家提問,一個接一個的追問做夢者的夢境細節,直到做夢的人可以解釋出自己為何做這個夢?解到最後,做夢者會發現夢境所要訴說的,遠遠超過自己意識所能想像、所敢想像的;代表的正是每個人心靈內在都隱藏著的巨大能量。
以心靈直接體驗的角度來看,「創意」是一個緩慢而黑暗的過程,它不太適合成為一種流行、一個即時性的消費文化。《越旅行越裡面》和《找阿寶,玩創意》說的「創意」這回事,肯定了創意的可行性,但無法大量生產,歉難商品化。
不過,有作品的產出還是完成創意的重要指標,創意作品必須是在有「內部動機」的狀況下,加上嫻熟運用繪畫、文字等「領域工具」才會產生的。
作者在《越旅行越裡面》尋找內部動機的體驗極為成功,讀者可以從中領會其神髓,發展出自己的心靈之旅;而《找阿寶,玩創意》提供了「領域工具」的可能性,也端看讀者如何變化運用。
作為創意書,作者沒有提供「快速創意心法」,可能讓某些讀者失望。但只要持續向內心探索,挖掘得夠深,挖出了源源不絕的創意活水時,那時就可以領會《越旅行越裡面》和《找阿寶,玩創意》的神韻,肯定它們其實是最「有用」的創意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