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房裡的人
一開始,因為夫妻倆急著想搬進來,一直在考慮什麼是最省錢、快速的方法,此時李仲仁看到農莊中種花用的溫室,已蓋了十多年還十分穩固,於是靈機一動決定如法炮製,最後僅花了6個月、40萬元預算,即搭建出一座約30坪大的網室屋。
走進「屋」裡,從木料打造的流理台、檜木桶洗手台、舊球鞋裡種植的石蓮花,門口地板以竹枝勾勒的植物圖騰……,處處充滿DIY的自然手感與巧思,而屋外的綠意與陽光穿透黑網撒落地面,更增添了光影變化之美。
不過住在網室裡,難道不悶熱嗎?刮風下雨不會擔驚受怕嗎?常被這麼問起的李代賢笑著回答,3年來已歷經十多個大小颱風和地震考驗,仍十分牢靠,而網孔又有通風特性,因此除了夏天正午的確炎熱以外,其他時間倒也一切正常,加上前後門總是敞開的,不時有微風徐徐吹來,冬天則會用自製的壁爐取暖。
而一旁緊鄰網室屋,以木架和黏土為主要結構的「自然建築」家屋,則是興建中的未來新家。對於蓋房子,兩人可說是無師自通,還具有奔放的熱情想像,為了滿足「玩心」,也為了實驗不同建材效果,新屋的4面牆竟然各不相同、各有玄機。
東面的「斷木土牆」,是參考國外自然建築書籍後的初次嘗試,以海邊撿來的漂流木鋸成小段後,填充於混有木屑的土牆中,視覺效果搶眼,又可感受到木頭的呼吸。其他3面則分別以火頭磚(燒窯過程中,距離火源較近的磚頭,色澤不均勻)、土磚、卵石為主要材料。
為了窗外取景考量(不想一開門就見到農莊外林立的小型工廠),於是他們將家屋從可以躲避冬季東北季風的坐東北朝西南,改為「坐西南朝東北」,並且在南面與西面,分別使用會吸熱的磚牆與土牆,冬天時可以保暖並隔絕寒氣,夏季西曬時也可以快速散熱。也由於建材大都取之於自然,光是木頭、卵石等,前後就花了將近一年的時間,才算蒐集齊全。
這棟挑高僅2米、占地約30坪的家屋,自2007年底動工至今尚未完成。主要是兩人因自力造屋知名度漸開後,工作室的接案量也隨之增加。服務客戶優先之餘,兩人也是「慢活」的信仰者,喜歡享受悠閒的生活步調,因此至今新屋只完成7成左右進度。未來完工後,除了手作風格的傢俱外,也會安裝對環境友善、可以堆肥運用的乾式廁所,廚房裡更會砌上一座用柴火煮飯的古早味磚灶。
「網室屋」開敞通風、自然採光,而李代賢一家落實自然環保的簡單生活,飲食也以清淡健康的蔬食料理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