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光列車:打造慢旅行的質感
車站是靜止的風景,列車則是把移動中的風景邀請入車廂。
去年2月11日,柏成設計的創辦人邱柏文還清楚的記著這個日子,台鐵觀光列車的新聞一經曝光,不合時宜的美學被各界撻伐。
回國十年多,在國內外得過許多設計大獎的邱柏文,憶起設計火車是他孩童時的夢想。面對台鐵的境況,身為設計師的他琢磨著能用設計為台鐵改變些什麼。不認識台鐵裡的要人,他寫信把通訊錄上的人全部發一回,急切地宣告設計界在這當口可以出力支援;然後被稱為美學CEO、現為台鐵美學諮詢小組成員的吳漢中回信了,兩周後邱柏文被邀請到台鐵簡報,為台鐵環島列車提案。去年底,台鐵觀光列車以嶄新的樣貌出現在世人面前,獲得讚譽。
再次問世的列車,換了樣貌。外觀使用黑、橘兩色,黑色打造神秘的尊榮感,也讓劃過車身、大家記憶中屬於莒光號的橘色跳出來;車體並沿用日治時代就使用的老字體,象徵歷史的傳承。
內裝更讓人耳目一新。昔日台鐵打造列車首重牢固、安全、防火等等的機能需求,邱柏文在此基礎上,注入設計思維,把每個角落都再細細打理一輪。舉例說,供旅客扶握的白鐵把手,外面多包覆一層人工皮,觸感立刻加分升級。許多人視若無睹的燈光亦然,車廂內原用的冷冽白光,讓旅途仍難逃辦公室的荼毒,邱柏文花費一番心思,改變色溫,營造出溫暖且舒服的氛圍。
重新設計車內的指引標示,收束車廂內凌亂的線條,也讓視覺齊整而統一。舉餐車廚房為例,平台上高高低低的電器,加上電線配置凌亂,邱柏文費力地將電線整理成一條線,並將中島設計展示的櫥櫃,方便展示美食,刺激消費。甚至在桌面安置一盞迎賓的燈飾,營造溫馨感。「這對我們來講並不是很困難的事情,只是我們非常想要注重到最小的細節,讓事情圓滿。」
翻開電腦,邱柏文展示一張原稿,「我的靈感來自記憶中在阿里山火車上感受到的台灣色彩,就像是一陣秋天的風吹進了車廂,然後時間就暫停,留在車廂內,所以就叫做『秋天的風』。」
「這是一個移動的平台,沒有牆板,就像把外面的景色帶入車內,透過這個平台讓我們重新認識台灣。」細究邱柏文的設計,列車內裝與外頭窗景相呼應,窗簾參考原住民工藝家尤瑪.達陸的作品,以幾何圖形堆疊出山脈造型;座椅顏色為藍、灰跳色安排,呼應台灣的海洋、原石的顏色。「我一直說其實我們沒有做什麼事,我就是把景觀帶進來,把四季的地景帶進來而已。」
這一切其實是對身體五感的細細體驗,是對旅行的重新思考。「這個案例就是用設計跳出框架,重新思考慢速旅行的感覺。」邱柏文說。透過慢速度的光景,重新思考旅行的意義,認真感受風景,重新與身旁的人交談認識,「把負面(慢速)變成最優美、最有質感的事情。」
透過設計力,台鐵這間132年的老店,正在翻轉,開創機會。每輛列車、每座車站,都說著台灣的故事,都能感觸到台灣的真實與美麗。找到對的人,一起前行,台鐵的風景正在改變。
雅致小巧的富里車站,真心獲得當地人的喜愛,也是富里的新景點。
張匡逸(左)和張正瑜(右)夫婦設計富里車站, 隱身在花東的自然山水中,是第二眼才會看見的綠建築。
池上車站的天頂,因拱弧交織的線條而有了律動感; 立面玻璃成了天然的畫布,讓樹影、白雲在其上嬉戲。
在基礎的機能需求上,再注入設計思維,如座椅顏色為藍、灰跳色安排,呼應台灣的海洋、原石的顏色。(柏成設計提供,李國民攝)
注重到最小的細節,讓質感升級。 (柏成設計提供,李國民攝)
透過列車這個移動的平台,把窗外的景色帶入車內,重新認識台灣的美。(柏成設計提供,李國民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