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籽是生命的來源
這麼多的種籽故事鮮少能在其他地方聽聞,千畦種籽博物館卻能讓民眾盡情探索發問,導覽結束後,最常聽到遊客問,這個是什麼?那個是什麼?許多人逗留下來,跟梁爸聊天,想聽更多種籽的故事。
種籽館的空間原是從事園藝設計的夫妻檔梁崑將和趙英伶的工作室;多年前,留學英國、學音樂的小兒子梁朝勛回來,說服父母親將空間轉型,成為種籽博物館。
「初心只是『好玩』而已」,館長梁朝勛說。父母收集了一輩子的東西,卻沒人欣賞,覺得可惜。「種籽雖然天天都用得到,如吃飯的米或麥就是種籽,但長久以來一直都沒有人重視它。」
館內收藏了500多種種籽,館長梁朝勛不好意思地笑說,還有一堆因為忘記名字,先被堆置的種籽。當初查到了,卻沒有第一時間寫下來,現在要等著記憶再被喚醒。
這麼多種種籽、如此廣域的知識,梁爸是靠著工具書翻找出來的,「我有一卡車的工具書,錢都買書去了,所有中外植物的書我都買。」只要聊到種籽,梁崑將的眼睛就閃閃發亮,語氣興奮地想將他一生最大的嗜好跟光臨種籽館的民眾分享。
種籽不只漂亮,也很厲害,富藏生存的智慧。孔老夫子曾說「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例如旅人蕉是野外求生不可不識的救命植物。旅人蕉的葉鞘、基部能儲存水分,在野外缺水危難時,可砍下取水解渴救命,其藍色的種籽,更是自然界少見,被梁媽趙英伶拿來做藝術創作。
梁崑將又拿出形如一朵乾燥花的木玫瑰種籽,它與牽牛花同屬旋花科,開花後,萼片會木質化,種籽被包覆其中。它金銅的顏色讓小鳥以為是枯葉,而不會啄食。漏斗狀的花形口向著天空,當雨來時,被注滿水,種籽的外殼被軟化破壞,種籽就隨著水流離開母體,開始尋找土壤的旅程。
另一種南台灣常見的雞母珠,色澤紅艷帶著小黑點的美麗種籽,卻有著致命的毒素,國內知名抗癌研究學者董大成博士透過萃取它的蛋白毒來對抗癌細胞。但鳥類吃食雞母珠,卻不會中毒,是因為牠們牙齒退化、直接吞食。鳥類是直腸子,食物經過體內消化,短短時間即排泄出來;奇妙的是,這過程就已經幫種籽催芽完成,所以鳥類的糞便如果有種籽,百分之百都會發芽。梁崑將解釋這個自然界奇妙的互助關係,讓民眾嘖嘖稱奇,也正驗證生命會找到出路,而種籽就是生命源頭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