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孩子都是策展的作品
顧瑜君把五味屋作為鄉村孩子的多元學習場域,她說:「在五味屋裡,所有的工作都是孩子的學習。」大人帶著孩子修繕牆壁、油漆粉刷,沒有貨架就用紙箱DIY,廢家具保留可用的部分重新組合,五張桌子變三張,即使桌腳顏色不一樣,也同樣好用。
孩子在五味屋工作賺取點數,可以用點數兌換生活所需,或是參加活動的機會,例如爬山、環島等。孩子想學吉他,五味屋就找東華的大學生來教,讓孩子將點數換成吉他課的時數。五味屋鼓勵孩子的各種夢想,並和孩子一起制定實現的方法,讓孩子有追夢的能力與勇氣,不因出身偏鄉就只能等待外界援助。
去年顧瑜君獲得溫世仁基金會的GHF教育創新學人獎,今年九月將要到澳洲分享五味屋的故事。顧瑜君將出國機會規劃為孩子一起去發表的學習活動。若孩子有意願前往,必須先提出企畫書、製作上台簡報等各種功課,孩子們笑說顧瑜君是大魔王,得通過考驗才能去澳洲。
來到五味屋的孩子都有各自的生命難題,父母離異、必須在親戚間流轉,家長工作與經濟狀況不穩定、無力好好照顧孩子……,這些艱困的環境反映在孩子身上,可能是對學習不感興趣、情緒起伏大等各種令師長額外費心的狀況。顧瑜君以策展人的概念來形容五味屋與孩子們的相處,「每個孩子都是一件作品,要依這個孩子的樣子讓他重新被認識、理解與肯定。我們不是補救他,不是把他捏成一個好看的樣子。」
就像許多訪客常會問顧瑜君,如何解決小孩偷竊的問題,她總是笑笑地說:「不是只有小孩會偷,還有專門來五味屋偷東西的客人。」所以她會先懸置「矯正偷竊」這個想法,「每次孩子發生偷竊,我們就跟孩子討論,他跟偷竊這件事的關係,進而更理解和認識他。讓偷竊這件事成為回饋孩子成長的生命養分。然後我們繼續陪著孩子長大,有一天,他就開竅不偷了。」
花蓮的豐山、豐裡、豐坪三個村,舊稱豐田,為日治時期的移民村,至今仍保有棋盤狀整齊街道及濃厚的人文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