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市場出發,點亮地方的未來
一處市場之所以誕生,不外乎方位地利之便、物資的流通、人潮聚集等因素。但因陋就簡的建築年過半百,顯出疲態,甚至因為商業中心的轉移,人潮散場,盛況不再。因此,老市場的重建不僅僅是建築本身打掉重練,更意味著當地文化肌理的重新盤整,肩負了活化、振興地方的任務。
故此,一流的建築師會將市場所在之地的文化、地景脈絡積極納入設計之中。正好比重建中的南門市場,絕不僅僅是市場,與騎樓串聯的室外廣場,與捷運串聯的地下樓層,與外在人流呼應的戶外用餐區,都可感受到建築師希望將市場輻射向民眾生活的強烈意圖。
目前正在改造中的龍潭市場也是。盧俊廷特別選用當地具代表性的竹編工藝,以桂竹編織成入口的棚架與飛騰在空中的祥龍竹構,作為動線引導之用;拾級來到市場的二樓,這裡的休憩空間直接以「龍潭印象」來命名,包含了景觀茶亭、親子遊憩區等設施,貫串的竹構深入結合龍潭的丘陵稜線與明潭的水文意象,讓人走一遭市場,就能為龍潭留下初步的印象。
今(2022)年9月啟動的台南新化果菜市場更是如此。這座建築斥資約新台幣6億元,由同樣操刀鹿特丹市集廣場的荷蘭建築師事務所MVRDV與台灣建築師李麗如共同設計。我們隨著台南市農產運銷公司總經理李芳林造訪新化市場的新、舊址,鐵皮屋頂的舊市場,在溽熱的夏季裡,儘管風扇、灑水等方式多管齊下,散熱效果依舊有限,來到新場,大挑高、大跨距的波浪綠屋頂,呼應周遭的丘陵景觀之餘,更發揮了降溫效果,站在半露天的市場,徐徐清風吹來,「兩個地方相差了大約6°C。」親自拿溫度計量過的李芳林如此說。
以水果批發為主的新化果菜市場前身正是新化牛墟。因為新化座落在山地與平原之交,從清代開始就是物資交換的重要交通樞紐,發展至今,新化果菜市場已是南台灣最重要的水果集散地。舊市場的空間不足、設施老舊等問題,是促使市場遷址的主要理由,然而當李芳林帶領著我們上到綠影連綿的新市場頂樓,諳熟市場前世今生的他,談到未來關於批發與觀光旅遊功能結合的種種規劃,神情語氣逸興湍飛。話鋒一轉,他手指向鄰近的虎頭埤風景區、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左鎮化石園區等遊憩景點的方位,更表示,期望市場強大的運銷、餐飲、購物機能,能為這幾處台南的衛星城鎮建立起觀光的軸帶,直到此刻,我們才真正理解了,原來對建築師乃至經營者而言,一座市場還必須放在地方發展的完整輿圖上,更能見其意義。
許多人就如同飲食作家韓良憶在〈遊走在世界的市場裡〉所寫的:「我每到異鄉,抵達後的第一件事,便是向當地人打聽市場在何處。」比起地標型景點、享譽盛名的博物館與美術館,遊客之所以樂於上市場,除了挖寶、採購的樂趣,更是因著,從市場出發,是從Outsider到Insider的身分的切換。人們上市場,就是從外來的觀光客轉換到當地人的生活,不僅從物產中品嚐四季的變化,也一同參與了地方發展的演進歷程。由此來看,觀光客如此,在地人更是,蛻變後的台灣市場,豈不更值得我們特別走上一遭。
台南市農產運銷公司總經理李芳林對新建的新化果菜市場充滿期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