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粗獷原味到星級珍饈
一旦坐上Sinasera 24的餐桌,讓人驚訝的發覺,台灣東岸的原鄉部落,居然與千里之遙的法國如此呼應。法式料理常說的「吃在地、吃當季」,豈不正是阿美族人依循自然節奏的生活態度。不同的是,法式料理強調細節的堆疊,阿美族的菜餚,如同在豐富部落頭目家用過的便飯,或以涼拌、或以快炒、或以水煮。
「就是很野啦!」Sinasera 24合作的另一個農友,被稱作「海鹽爺爺」的蔡利木,如此形容阿美族的餐桌。野,指的是野生食材未經馴化,也是滋味的生猛犀利。蔡利木回憶,昔日部落物資匱乏,常連炒菜的沙拉油都沒有,辛嗆的辣椒、蒜頭、生薑,族人常只是蘸了鹽巴就直接入口。基於這樣的生活經驗,才促使後來的他向耆老請益,學習直接用海水煮鹽的技術。
但,相較起原住民飲食的粗獷原始,楊柏偉的料理巧奪精工,精細華麗,是光譜上的另一極端。白盤是他的畫布,料理是藝術,自然的變化、田間的產出,是創作的線索。
「每天上班途中,看到稻田結穗、洛神花開;去到港口,看到盛產的白帶魚、海藻,就知道大自然在提醒我,該用什麼食材。」這樣信手拈來的靈感,在快步調的現代難能可貴,「如果是在都市,路上只剩下水果店會提醒我現在的季節,但偏偏水果店裡,一年四季又常陳列著一樣的東西。」
並不打算推出原民風味餐的他,把當地食材偷天換日到經典菜式裡,蘸麵包的橄欖油,用苦茶油取代;可麗露必得用上的香草籽,拿月桃子取代。他不排斥馬告、刺蔥、苦茄、香檬等風味強烈的食材,但會藉由層層的轉化、醬汁的調和,替客人打造一條更容易親近的途徑。
在這個深冬,餐廳推出了別開生面的全肉類野味套餐。不論大眾接受度為何,楊柏偉想的是,想藉由這套料理,向法式料理的野味文化致意,更暗示阿美族冬季特有的狩獵文化,尋常餐桌難得一見的兔肉、蜂蛹、鴕鳥肉、綠頭鴨,在滋味的層層交融裡,台灣東岸無比遼闊的大山大海,就在眼前。
因為Sinasera 24的串聯,許多罕見又樸實的食材經過打磨,在法式餐桌上閃閃發亮。圖為金字塔形狀的手炒海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