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旗海」,多年來已成香港觀光一景,近年卻隨著九七大限逼近而逐漸失色。眼看著,再過不到兩百五十天,香港就要「回歸」中國大陸,接受北京政府的主權統治,九七後的政治現實到底如何,誰也不敢打包票,那麼,九七前最後一個慶祝中華民國生日的雙十節,基本上反對極權共產但又實事求是的香港人是怎麼過的?到底哪些人仍積極參與慶祝活動,他們對雙十節抱著什麼樣的感情?對九七後的香港又有什麼樣的心理準備?
每年慶祝雙十,不可少的是台灣各個駐港機構的官員,他們大多在港多年,對香港有著很深的情感,在海峽兩岸分治的政治現況下,他們是如何看待九七?對於九七後的雙十,他們又打算如何慶祝?在北京入主後的特區,每天將面對中國人、中國文化、中國政治前景這些命運、情感相繫的種種,他們有些什麼想法?
民國八十五年十月九日晨空初曉,香港最高點的大帽山山頂展開一幅三十二呎乘二十二呎的巨幅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同時,自巨幅中華民國國旗鋪開處望去,一幅幅一般升旗典禮大小的國旗也隨風飄揚在破曉的陽光中,而在大旗不遠處,幾個勁裝香港市民更高舉著一面國旗和「釣魚台是中國領土」等字樣,顯得氣勢不凡。
這是一個名為「荃葵青各界慶祝民國八十五年國慶籌委會」的團體,一如往年,在雙十國慶前幾天就開始動員,到荃灣、葵青一帶的大街上、公寓前插放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據主要負責該區插旗工作之一的陳介夫說,他們今年足足跑了四天三夜,一共豎立了一千兩百多支旗,比去年多了一倍,不過他在被當地記者訪問時顯得有點無奈地調侃著,大概是「迴光反照」吧!
全港類似的親台組織,大大小小不下數百個,今年普遍動員的都很勤也很早,十月五、六號就有人在自家附近插旗,到了九號,更可在九龍、新界看到處處青天白日,媒體也從六、七號起就有不少報導,不像往年對於這四十年來常見的雙十「旗」景視為例行,提不起太高報導的興致。大夥兒似乎都有著那麼一層共同的隱憂,這恐怕是最後一次青天白日映香江了。
持這樣看法的人相當多,主要一方面是中共本身在政治上仍採高壓手段,對台灣問題又高度敏感,每每在國際場合抵制中華民國的國名、國旗、國歌等,而九七後香港治理所本的基本法,並未提及台港關係的部分,中共對九七年後的台港關係的政策原則,就是去年六月二十二日由其國務院副總理、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委會預委會主任錢其琛在預委會第五次會議上所提出的「錢七條」,其中特別要求「台灣當局」不要企圖在港台關係上搞「兩個中國」、「一中一台」的活動。固然港九國慶懸掛國旗多屬民間自發,但外交、國防、涉台問題詮釋權在北京,不是沒有可能被解釋成「搞兩個中國」,這點香港人不得不防。
今年三十九歲、深受親中華民國死硬派的父親影響的陳介夫,對明年以後的雙十節慶祝活動並不樂觀,他說九七還沒到,今年都有不少往年一塊兒慶雙十的人,幾天前竟然跑到親中共團體「民建聯」去慶祝中共的「十、一」,這麼勢利,簡直像笑話,他十分慨嘆,但又不能開除他們,因為形勢比人強,變節的人太多,通通開除的話僑團豈不人丁更單薄?往樂觀處想,這些人也不見得就真的親中共,而若是中共開始打壓香港自由民主、影響經濟繁榮的話,他相信許多香港人都會群起反抗。至於明年雙十節,要是中共明令不能插青天白日滿地紅旗,那麼就插國民黨旗,慶祝辛亥革命武昌起義,中國人都應該參加,晚上當然還是照擺酒菜歡聚,吃吃喝喝歌舞昇平,大陸最高興。
審慎樂觀看九七
民間慶祝雙十節所慮其實有限,但對中華民國駐港的眾多單位代表而言,九七之後等於寄人籬下,如何兼顧本身既有的工作和功能,以官方代表身分參與或舉辦國慶活動,又不致被當地政府貼標籤說是「搞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而無法在香港立足,或是避免這類場合而被僑胞排斥、因而影響業務,十分需要政治智慧。但目前台灣駐港最高代表、外交部派駐的中華旅行社總經理鄭安國和新聞局駐港、主要負責新聞和文化服務工作的光華中心主任江素惠都表示,根本無需多慮,九七後的香港不會有太大的改變,中共比誰都怕把香港搞砸了,不但影響香港和大陸的經濟,而且會被國際社會看笑話,當然喊了半天的「中國統一」就更不必提了。
鄭安國說,他對九七後香港前途的看法,和一般香港人並無二致,基本上是抱著一種審慎的樂觀。他雖然在去年才到任,但出生在和香港一衣帶水的廣東,對香港一直有一分特殊的情感,在陸委會又擔任港澳處的工作,對香港的輿論民情一向很注意。
他認為近年來香港人心態上已接受九七即將來臨這個事實,不像十幾年前中英初談香港回歸中共統治時那麼反彈,但主要讓香港人安心下來的原因,還是大陸內部的經濟開放政策和生活方式的改變,使得香港人對於九七後香港將被共產主義化的疑慮漸消,而民族文化的情感是自幼在家庭、生長的大環境中自然形成的,這也使得香港人在對共產統治的可能性被排除後,很快地認同中國。但他們心目中的中國,其實毋寧是文化上、傳統上的中國,而他們表現在對六四的憤慨、對大陸華東水災的熱情捐輸、和最近的保釣行動,在在都表達了一致的,追求一個理想中自由、民主、民生樂利的大中國。
當然,鄭安國也對日後整體政治情勢改變後,工作推動是否暢通無阻有著顧慮,尤其是兩岸關係的因素將對香港產生的影響。但是總結的說,他是樂觀的。台港關係太重要了,無論對香港、台灣或大陸本身都有重大意義,目前沒有任何一方面希望九七後台港關係開倒車,只是兩岸本身保持協商對台港關係很重要,長期停擺使得許多實務方面的問題無法解決,對台港日後難免有所影響。
至於雙十節的各種慶祝活動,他認為這在傳統上是香港社團主辦的,屬於民間活動,每年都相當熱鬧,但明年就是九七,他感覺今年大家確實特別重視,或許是希望表達對中華民國的心意,他也樂觀其成。明年會如何,還是要看僑團怎麼辦,能不能掛國旗,那得看法律規定,中華民國在港機構,就像任何駐外單位一樣,要遵守當地的法律,尊重當地的風俗。
主辦新聞文化工作的光華中心主任江素惠,雖然看好未來的台港關係和香港本身的發展,但對於雙十國慶活動卻因著親身與中共交手的經驗,感受到北京對此的態度絕不輕鬆。
台灣駐港單位一向在每年雙十節早上公開舉行慶祝大會,晚上舉行酒會,與親台社團成員共同慶祝國慶,以前多年都在香港珠海書院大禮堂舉辦,珠海搬遷後,就改到親台的九龍總商會舉行,但後來九龍總商會也改變立場,不但組團赴北京,還拒租大禮堂辦雙十,使得國慶大會失去固定場地,對與會者產生許多不便,規模也因場地不一而大為受限。
兩年前光華中心出面找國慶大會場地時,看上市政局所屬的文化中心地點好,靠尖沙咀碼頭,音樂廳中又可容納兩千多人,十分適合大會所需,於是就向港府租借,沒想到光華中心雖未發佈新聞,嗅覺靈敏的新聞界還是打聽到消息,報紙登出後新華社立即向港府抗議,要求港府撤消租約。
當時港英政府正因港督彭定康的政改方案,和北京的關係形同冰炭,香港機場的興建、碼頭的設立都因北京強力杯葛而停擺,雙十風波一出更是火上加油,中共認為港英政府有意提升對台關係以牽制北京,不但透過新華社抗議,並對英國駐北京大使施壓,無論港府如何解釋都不被接受,弄得香港政府尷尬異常,幸虧彭定康有氣魄,認為九七前還是英國當家,怎可出爾反爾,連一個文化活動的場地都無法自主,堅持不能取消合約,僅要求港府出面和光華中心緊急磋商,希望國慶大會不要懸掛國旗、出現中華民國國慶等字樣,不邀台灣高層官員到大會演講,不搞宣傳,以免讓港府太為難。
幾經折衝,結果只好依港府的要求,過了一個少了國旗的雙十大會,但雖然僑團、光華中心完全未宣傳,知名度卻因新華社的抗議而大大提高,成為近年來最盛大的一場國慶大會,兩千多個位子擠得滿滿的,一票難求,媒體記者都在場外不得其門而入,搞得全港盡知,成了最好的宣傳,當晚國慶酒會也擠得水泄不通,幾乎所有廣播、報章的談論和分析,都支持中華民國的國慶,對北京未屆九七就干涉港務反感。
談到那次雙十節的情況,江素惠不免對未來中共入主後的雙十慶典的方式和國旗能現身的場所有所保留,可是她認為,文化交流是細水長流、涓滴成河,不是作一時之秀。既然留在香港,希望的就是能長久保持文化活動,讓台港之間多所接觸,香港不但是台灣經濟的重要血脈,更是中國是否能和平統一的實驗區,兩岸能否在港共存共榮,九七後便見真章。
傳統上香港慶祝雙十節,戶外除了插國旗,也紮起許多國慶牌樓。(邱瑞金攝)(邱瑞金攝)
江素惠指出,九七後的兩岸三地之關係,在港的兩岸行政官員將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香港的自由和法治是繁榮的根基,香港能否繼續繁榮將直接影響兩岸的未來,香港的重要性絕不只是經濟或商業,光華中心在港的工作沒有九七,只有文化中國的千秋萬世。 孤臣孽子何以為家?
雙十節的慶祝大會訂在早上十點,九點不到,尖沙咀的麗晶酒店就已賀客盈門,自旺角一直貫穿至尖沙咀碼頭的九龍主街彌敦道一路上國旗飄揚,像在提醒著眾人雙十節的到來,麗晶二樓大廳中排得滿滿的座位,更顯得氣氛熱烈。
台灣方面也來了好幾個代表團,最受矚目的是一團前一天晚上才到的十五個立法委員團,包括王天競、潘維剛、沈智慧等全為國民黨籍的立委,只有一位新黨立委陳癸淼則是應陸委會之邀前來,因為立法院正在審核四覆議案,各黨全面動員,他們都得在當天晚上就趕回去。
曾任逢甲大學校長、辦理僑務多年,現任港澳之友協會會長及華僑協會雜誌發行人張希哲,也帶了一個大專院校校長、教務長的十八人文教訪問團前往,該團是第二次來到香港參加雙十慶典,有些人則是第一次參加。或許是身在台灣,總覺得雙十節就是放假,總統府前的種種慶典千篇一律沒啥好看,或許是台灣和香港四十年來確實相當疏離,第一次參加大會的人都表示對於港人慶祝雙十節的熱烈覺得十分驚訝。來過一次的人也因著這種氣氛而再度前來,並希望明年還能來。
這個文教訪問團來港的另一項任務是聯絡曾在台灣念書的港澳僑生校友,團長張希哲因曾任逢甲大學校長,對於港澳僑生來台念書的情形很關心。他說港澳歷年來台念書的人大約有三、四萬人,十幾年前是全盛時期,參加考試甄選的最多一年曾達三千人,這些人回港後約有一半還參加校友會,保持著鬆散的聯繫。許多台商在港發展、台灣駐港機構都很倚重這些堪稱最佳橋樑的僑生,他們歷來也都是最支持中華民國的中產階級人士。港澳文教團選擇在九七前兩年的國慶日赴港同慶就是希望能和這些校友建立更密切的聯繫,尤其是由大學師長親自前往,備覺親切。對於九七後的雙十,他認為慶祝活動應可照常舉行,只是名稱大概得學澳門,原來澳門早在幾年前就改在雙十慶祝國父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除了不提中華民國,其餘一切照舊。
一面旗曾是一顆心
饒是這樣,看在許多愛國死忠的香港僑胞眼中,簡直就是投降、撤退,愛了好幾十年的中華民國,竟然連國慶日這一年也不過一天的生日中,都不敢正大光明的擺旗、貼國名、喊口號,那還慶祝些什麼,乾脆現在就宣布九七以後不辦了,省得傷心。
也有另一派一般忠貞但準備抗爭到底的港人,對於台灣官方的說法十分失望,以香港中華文化協會的總幹事黃超東為例,他在看了香港媒體報導後主動聯絡報社,說明他和許多支持者的想法:他認為,按照香港基本法五十年不變的精神,香港人有權按照過去的習慣慶祝雙十,懸掛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是多年相承的做法,和什麼一中一台,「兩個中國」根本扯不上邊。八十五年前,國父孫中山先生推翻滿清帝制,建立的中華民國是亞洲第一個共和國,值得全體中國人一同慶祝,為什麼要改變形式?「這本來是我們生活多年的習慣,而基本法明令維持現狀五十年不變,我們為什麼要自限腳步?」他準備一如往常,每年七、八月就開始慶祝國慶的準備活動。對於香港籌委發表言論,說是特區政府將會立法禁止懸掛國旗一事,他更是嗤之以鼻,反而公開提醒該籌委無權為未來政府立法,發言應有依據。
一個綽號「愛國陳」的香港民眾在參加了早上的國慶大會後並不興奮,他對九七充滿了不確定感。五歲時隨著父母自上海逃避五九年大飢荒到港,他並未受過任何思想教育,卻一向認同中華民國。雖然不諱言對於台灣近年的本土情結失望,總括來說,他所認同的祖國中華民國終究是民主自由的,遠勝於杳不可及的共產意識型態。
只是遙想當年,在他兒時,中華民國國慶時處處飄旗,插在家家戶戶的門前,一面旗就是一顆心,時至今日,多數國旗插在公共區域,千百旗幟也許僅代表著數十孤忠,這又有什麼意義呢?
百年一覺中國夢
國慶致辭已盡,藝人表演開始,香港歌手張偉文嘹亮的歌聲牽動著千百顆禮讚雙十的心:「我的夢和你的夢,每一個夢源自黃河,五千年無數中國夢,在河中滔滔過,哪一個夢澎湃歡樂?哪一個夢平湧苦楚?有幾回唐漢風範,讓同胞不受折磨?那天我中國展步,何時睡獅吼響驚世歌,衝天開覓向前路,巨龍揮出自我,叫中國人人見歡樂,笑聲笑面長伴黃河……」
今年回國慶雙十的海外僑胞超過萬人,其中港澳人士就有六千四百多人,將近去年的兩倍,這會是九七效應嗎? (薛繼光攝)(薛繼光攝)
正如大會致詞者台灣立委陳癸淼所言,香港的割讓象徵著近代中國苦難的開始,那麼香港的回歸中土,代表的、或是實質將至的,會是中國苦難的結束嗎?中華民國的國慶,本來應該是中華民族反帝制、反積弱的一種覺醒,現在呢?香江九七在即,兩岸三地卻仍紛擾難休,中國終究是夢是真?中國人至今沒有答案。一個愛國僑胞的心聲
香港在九七年以後,在中共來說是主權回歸,但對我們忠貞愛中華民國的華僑來說,內心似是損失了一個追求世界和平的橋頭堡,為了能繼續生活在香港,不得不委屈的求存了。
不是我們的政府不照顧我們,而是我們在海外也感覺到現在的中華民國政府更具有自由民主選舉之下,有很多因素難以全面照顧華僑,如遷回台灣本土居住或求職。所以九七以後,能繼續堅持追求民主自由需要很大的勇氣與毅力,因為要順應潮流,伺機發揮自由民主的力量。在此願祝中華民國更加富強,各政黨更加團結以國家富強為目標。這樣才能影響中共放棄共產主義。
縱觀中共的共產主義實已名存實亡,都是以經濟為主要目標。要求經濟發展就不得不讓人民有民主自由。就此說明了中共為什麼那麼著急謹慎的取回香港這個具有極高經濟價值的地方。所以我相信九七回歸後的香港雖然自由可能受某些不合理的限制,但不可能全無自由,因為現今中共統治下的中國,已隱藏了很多不可估計的民主自由之力量,收回了香港,如果管制得宜(對民主自由不加壓制才可以),是中共的幸運,如管制香港的方法像中國一般省地的作法一樣,只會搞垮香港一切。因為香港不單是在中華民國的影響下追求自由民主,還受世界各國的文化、訊息的影響,使聚居香港的中國人久而久之認識自由民主的真諦。所以我更認為九七以後香港之民主自由就如山火一樣被強風暫時吹倒了短暫失色,但仍會繼續反過來燃燒更廣面積,照耀整個大地──自由統一中國。我的文筆有限,但確是我的見解和感受。在此高呼中華民國萬歲!民主自由萬歲!
香港僑胞梁○○
調景嶺的雙十旗海,未到九七即已成歷史,但此情此景將會在許多人的記憶中長存,而許多搬遷到將軍澳的調景嶺居民仍在新居插旗慶雙十。(張良綱攝)(張良綱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