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曾經唱遍台灣街頭巷尾的「孤女的願望」,記載著當年台灣由農業轉向輕工業時代的多少鄉情往事,在緩緩的社會流動過程中,不知撼動多少離鄉背井的遊子;藉著那個只有九歲小女孩幽怨的歌聲,尋求心靈的慰藉和補償。當年的小女孩早已為人妻、為人母,但是她的歌聲卻深埋在走過那段歲月人的內心,一經觸動,往事宛若放映的幻燈片,立刻兜上心頭。演唱這首歌曲的就是早年有台灣「美空雲雀」之稱的陳芬蘭。
「孤女的願望」聽起來雖然像首悲歌,但感覺上仍然給人無限的希望,怨嘆歸怨嘆,只要你敢上台北去闖,未來還是充滿希望。這首歌的移情作用也跨越了省籍的鴻溝;不少隨政府來台的外省同胞在瞭解這首歌的涵意後,會不自覺地掉下眼淚,他們寫信給陳芬蘭,訴說心裡的感受:「聽到這首歌,會想起留在大陸的妻兒,不知道他們可好?」信中還夾著禮物,感謝陳芬蘭撫慰了他們心頭的創痛!
陳芬蘭,一九四八年生,台南人,從小隨著父母在三重長大,在念幼稚園時,家人發現她有歌唱天才,送到舞蹈學校學舞。陳芬蘭的大哥很喜歡唱歌,是大學合唱團的男低音,教她唱「野玫瑰」、「散塔露西亞」之類的外國民謠,小妮子居然唱得有板有眼。八歲那年,她參加歌唱比賽,以一首「落花淚」,獲得季軍,之後,陳芬蘭就經常參加歌唱比賽,獲得不少冠軍。長大後,她曾透露,最懷念那段得獎的日子,因為可以換來一肚子喝得飽飽的汽水。
九歲時,陳芬蘭首次進錄音室,在台南亞洲唱片公司灌錄「孤女的願望」。錄製前她十分緊張,但等正式開唱後,卻又表現得輕鬆自如,咬字清晰不說,且準確抓住歌聲中憨厚的感情,推出後竟一炮而紅。電影公司打鐵趁熱,立刻邀她主演同名電影,還隨片登台。在庄仔腳公演時,許多人家就擠著拼裝的耕耘機趕來,台下的觀眾坐得滿滿的,九歲的小孩就領略了什麼叫「人山人海」,直到今天她還記著當年的盛況。之後,陳芬蘭又唱了「快樂的出帆」、「英語教室」等輕快歌曲,台語歌曲被她天真、活潑的童音,帶到一個賞心、快樂的境界。
小學畢業後第二年,陳芬蘭赴日進修,並轉往香港完成中學學業。在永樂國小就讀時,因為經常巡迴全台演出,難免耽誤了功課,她本人沒有什麼感覺。直到有一天,有歌迷對她說:「妳好可憐喔!都沒有同學陪妳玩。」她才發現別人只要好好讀書,她卻成天忙著登台。
對於這段失去的童年,陳芬蘭多少有些遺憾。因此在日進修時,她堅持要完成中學學業。等學業告一段落,陳芬蘭才正式在日本錄音出唱片,她是當年最早赴日發展的歌手。後因祖母過世,回台奔喪,發現國內唱片業正發展蓬勃,歌手一個個竄紅起來,幾經考量,陳芬蘭決定留在故鄉發展。
陳芬蘭最後從台語歌壇轉向國語歌壇發展,陸續灌了「郊道」、「淚的小花」、「莫待失敗徒感傷」、「幾時再回頭」等唱片,其中「幾時再回頭」、「情人再見」、「淚的小花」都成為紅極一時的流行歌曲。
一九七二年,作曲家翁清溪為陳芬蘭寫了兩首膾炙人口的歌曲,分別是「月亮代表我的心」及「夢鄉」。經過多年的走唱生涯,陳芬蘭累得決定離開這個圈子,遠赴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州立大學念大眾傳播。因此,歌一灌好,她就迫不急待地離開台灣,沒有為這兩首歌助陣。兩年後,歌手劉冠霖重唱這首歌,為她打開知名度,但真正把這首歌發揚光大的是鄧麗君。但很少人知道原唱人是陳芬蘭,陳芬蘭版的「月亮代表我的心」失傳已久。
民國八十七年,陳芬蘭和作曲家紀利男老師合灌了一張「楊三郎、台灣民謠交響樂章紀念專輯」,之後,她又灌了一張「難分難捨」的專集。目前陳芬蘭在東京組成一個歌友俱樂部,教日本友人認識中國文化,她認為「這也是另外一種鄉情的宣洩吧!」至於歌唱,她說,只要有機會她還會再唱。
p.108
陳芬蘭以清亮純情的嗓音,讓閩南語歌脫離悲情、FG味,之後轉入國語歌壇,也唱紅了許多歌。(張夢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