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w=1080&mode=crop&format=webp&quality=80)
由大禾製作的竹書架,每片均維持著嚴格的1.8公分厚度,但同時也能承載書的重量。
1980年成立的大禾竹藝工坊,六次獲得台灣工藝中心生活用品評選的「最優獎」。有人說,創辦人劉文煌擅長製作的玄機盒,應是取經自中國傳統的多寶格、機關盒。
劉文煌不以為然,心直口快地反問:「你知道,什麼是文創嗎?」
孕育劉文煌竹藝事業的,是老家竹山。父親曾經是編竹蓆的工匠,從小的生活就跟竹子結緣,當年曾經念文化大學畜牧系,在北部打拚的他因為窮困潦倒才回到故鄉,回憶前塵往事,滿頭白髮的劉文煌只是寥寥數語,「當時真的很苦啦。」
.jpg?w=1080&mode=crop&format=webp&quality=80)
可比木料的集成竹材
然而,為了溫飽,他沒空想太多,劉文煌說,創業當時,說不上什麼崇高的理念,只是取材自唾手可得的材料。但眼看著竹材實在比不上市場主流的木料矜貴與萬用,才讓他衍生出想法:「想把竹子做出跟木頭一樣等級的工藝品與家具。」
如此一來,奠定下大禾不走傳統手工、少量生產的路線。為了讓竹材達到跟木材一樣,有著相當的硬度與厚度,他投入層積竹材的開發。起先當然不順利,設備不足,膠的品質也不夠好,「才黏好三天竹條就翹起來。」直到現在,從原竹的粗胚到成為可用的層積竹材,大禾已經有一套穩定的加工程序。
因竹子纖維本具的強度,且採縱橫交疊的黏合方法,如此生產的竹板,「比檀木輕,但比檜木壯,強度比木頭還要高。」劉文煌相當自豪。
工廠也導入CNC切割機,能將層積竹材進一步加工為精緻的工業設計品。這也使得,大禾成為少數有條件進駐各大百貨、飯店精品店的竹藝品牌。
這也促使了,2000年由建築師伊東豊雄操刀的台灣大學社科院圖書館,委託知名家具設計師藤江和子設計的竹書櫃,由於設計師要求書架以及每一座書架都要有不同的曲線,同時維持1.8公分的厚度,如此艱困的施作任務,找上大禾接手。
122萬根原竹、化成922萬條竹片、3688片竹板。而拋物線的弧形書架上,有著務求精準的卡楯結構,必須藉由嚴謹的曲度計算與校對才能完成,「寫了一萬個程式。」劉文煌說。成品的優美,與建築相得益彰,竹工藝的高水準演出,更象徵了台灣竹工藝更上一層的水平。
.jpg?w=1080&mode=crop&format=webp&quality=80)
.jpg?w=1080&mode=crop&format=webp&quality=80)
大禾的產品,除了基本功能以外,往往融合了獨樹一格的巧思在其中。上圖為可攜帶外出的提籃茶組,下圖為可調節光源強弱的竹燈。
玩轉竹藝乾坤
而關於大禾產品的開發,往往來自於劉文煌日常因緣的靈感啟發。
因為客人詢問,可否代為設計一副可上鎖、專放麻將骨牌的竹盒,因此開啟了玄機盒的創作歷程。因為看了世足賽梅西踢足球,而設計了足球擺件。因為妹妹的開口要求,而誕生的梳妝台……等等。
這些產品,往往有著光滑的平面,精巧密合度,以及精準的結構、榫卯、螺釘,讓人費解猜疑,沒有鎖鑰,也無須密碼,卻難以輕易開啟。
而每當劉文煌揭曉謎底,無論是利用物理性的重力、磁力、結構,往往一個出乎意料的簡易操作,平整的外盒迎刃而解地開啟,機關設計的簡潔與巧妙,令人拍案又折服。
也由於作品的工藝價值,劉文煌的作品常是許多獎項的常勝軍,台灣工藝中心甚至給予「工藝之家」的殊榮,「就是叫我不要再參加比賽了啦。」劉文煌開玩笑地說。
關於文創,就怕想得太多,做得太少,劉文煌說,「不就是一個人生活在一個地方,用心觀察,從周遭接收到的訊息,以此作為發想基礎,然後設計創作出來的作品嗎。」這段話,彷彿為40多年的竹藝歷程,寫下了絕佳註解。
.jpg?w=1080&mode=crop&format=webp&quality=80)
大禾竹藝工坊創辦人劉文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