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真認證停看聽
牧人企業從1974年進入大馬市場,已有四十多年的光景,鄭桂明觀察:「清真認證在馬來西亞目前還是行銷議題,而非法規議題。」
再者,清真認證在各國多有專屬的規定,但在國際上卻無清真認證的統一標準。
馬來西亞是東協國家中唯一將伊斯蘭定為國教者,馬國也將清真產業列入國家重點產業,由官方主導的伊斯蘭事務發展部(JAKIM, Jabatan Kamajuan Islam Malaysia),其核發的「哈拉認證」在伊斯蘭世界頗具權威。
申請清真認證雖然對企業有加分效果,但以JAKIM對清真工廠的要求為例,除了使用符合清真認證的原料外,尚需挪出整條生產線專供清真商品使用,將大幅提高生產成本,對企業來說是一大負擔。
台灣自2011年設立「台灣清真產業品質保證推廣協會」,並已獲馬來西亞、印尼及新加坡等三國官方清真認證機構之認可,截至去年底申請通過食(用)品認證廠商有489家。然而,吉隆坡臺灣貿易中心主任蕭春雁仍不忘提醒台灣商家,單有清真認證LOGO還不夠,更重要是取得馬來人對產品的信任。她舉例說,大馬業者為破除馬來人對「漢人等於吃豬肉」的連結,將肉骨茶改成「雞骨茶」推出,這個案例說明了唯有順著當地消費者的思維,了解他們對陌生品牌的疑慮,才能說服消費者買單。
鄭桂明認為清真認證難保哪一天將成為「法規議題」,因此當下最重要的是努力開拓經營市場;未來若認證成為既定法令,已在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的企業,才有本錢申請認證。他舉中東市場為例,牧人企業是打穩中東市場基礎後,才遇到沙烏地阿拉伯強制規定進口產品均需通過沙烏地阿拉伯標準組織認證(SASO, Saudi Arabian Standards Organization,SASO認證其中一項LARD檢驗,即是檢測產品是否含有豬油或其衍生物),為保全既有市場,牧人企業自然依法規申請認證。
從穆斯林環境整備到用心投其所好,台灣已全方位準備好了,看好深具成長濳力的清真商機,台灣Ready to GO!
台灣的穆斯林多分布在台北、桃園、台中、高雄四處, 圖為台北清真寺禮拜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