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氏秋水茶:看盡社會變遷的一杯茶
仙草可單一味熬煮成仙草茶;也可成為複方青草茶的一味。位在台中老城區,流傳超過一甲子的都會傳奇——羅氏秋水茶,就是複方青草茶。
羅家第三代羅孟芷說起家族祖籍福建,世代行醫。某年家鄉發生疫病,祖先羅秋水研製水藥配方分享給附近的居民,幫助緩解了疫情,疫情過後,大家還是習慣「去跟秋水討一杯茶來喝」,而有秋水茶之名。
羅孟芷的爺爺羅漢平,當年隨著國民政府來台,落腳台中。因應台灣的氣候,把祖傳配方調整成適合所有體質飲用,再加入台灣高山烏龍茶,「漢人有食補身體的傳統,茶葉在《本草綱目》也是退火良方。」羅孟芷解釋。
「當時經濟正起飛,大批的藍領階級在戶外做工,爺爺覺得這茶最適合大太陽下工作的勞動者消暑之用;只是以工人階級為銷售對象,售價不能太高,故走薄利多銷的路線。」
羅氏秋水茶早年的通路是街上的檳榔攤,大家會聚在檳榔攤聊天「呷個涼」;被羅孟芷形容像是穿越時空、能預見未來趨勢的爺爺,當年曾打造了一批冰箱,跟檳榔攤談好條件,「你賣我的秋水茶,我借你一只冰箱可以同時冷藏其他的飲料。」以此鋪設通路到台中500多個檳榔攤,足見其行銷的頭腦。
這也是一杯跟著時代演變的茶。秋水茶最早期是茶磚,讓客人買回家自己沖泡;後來社會型態改變,大家求便利,要喝現成的,秋水茶改成玻璃瓶包裝。只是玻璃瓶運送不易,易碎,再加上衛生疑慮,在30多年前就全面改成鋁箔包袋。但鋁箔包最多只能保存五天,便再研發可存放兩年之久的易開罐品項。
不同的包裝,各異的製程,致使風味有些許不同。別小看這鋁箔包袋,「因為茶容易吸附味道,滋味易受影響,所以容器也很重要。外面的鋁箔包是公版的三層袋,透氣性高,我家的袋子是特製的四層,比較厚實,才有辦法將茶保存五天不變味。」至今羅家仍維持每日熬煮的日常,鋁箔包都是限量。
使用馬口鐵的易開罐,需要高溫殺菌的製程,但也使茶裡的砂糖焦化,味道因此改變,於是改用熔點高的冰糖,較能保存茶的原味。也曾想過用利樂包填裝,但羅孟芷解釋,利樂包的機器設計一定要先濃縮再稀釋還原,致使味道不一樣了,如果要調回原味,還要添加其他的成分,廠商還建議其他的萃取方式,但是羅孟芷說:「祖先傳下的家訓,就是不可以添加化學原料,自己做的東西,自己要敢喝。」
秋水茶的成分,單純就是苦瓜、仙草、山楂、陳皮、薄荷,這幾味的效用都在清涼退火,再加上台灣在地的烏龍茶;麻煩的是製作的工序,羅孟芷解釋,原料取得後分批清洗,再經過夏日的太陽曝曬,「烘培不對,紅外線不對,烤箱不對,一定要太陽,不然味道就不對。」因此,材料一定是前一年夏天備妥,再依照包裝的形式,像鋁箔包裝的秋水茶要熬三個小時以上,易開罐裝則是一定要煮滿一小時,都要親自監工,羅孟芷打趣道:「我們都覺得,說不定出去上班會比較輕鬆啦。」
聽著羅孟芷說著這些不為人知的故事,才知道要守著家族的滋味,背後需要多少的堅持。
羅氏秋水茶是台中老城區流傳超過一甲子的都會傳奇。有茶包、鋁箔包、易開罐等包裝。
秋水茶的成分,單純就是苦瓜、仙草、山楂、陳皮、薄荷、高山烏龍茶(右起),效用都在清涼退火。
羅孟芷展示爺爺當年打造借給檳榔攤的冰箱,當年爺爺的生意頭腦,以此鋪貨到台中500多個檳榔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