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一隻飛鳥,自空中鳥瞰台北市,哪裡會有大片的濃蔭,可以寧靜地鳴唱,可以仰望藍天?
如果你是一隻飛鳥,你會知道飛向那素樸古老的日式宿舍,靜聽院落裡的老樹細說舊時故事。
藏身在都市黃金地段裡的日式宿舍,因為「閒置」,意外地為密不喘息的都市,留下了一片可供呼吸的空間。
2004年6月,臨眺淡水河,具有70年歷史的台銀淡水舊海關碼頭日式宿舍群,在淡水文史作者已聯名向台北縣政府申請列為古蹟之際,向台灣銀行承租土地的停車場業者,竟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將其中3棟宿舍剷平......。
嬌嫩的波斯菊迎風輕搖,風格古樸的日式宿舍正在慢慢甦醒,等待春天。
先拆先贏?
2004年9月21日凌晨3點,就在台北市齊東街日式宿舍群即將通過市政會議古蹟審查的當天,向台灣銀行買下這一塊土地的建設公司,唯恐天亮以後土地將被指定為古蹟而動彈不得,於是「先拆先贏」、搶先一步先將它們拆除。
為此提出強烈譴責的文化局,只好在巷弄中裝設20多部監視器,並聘請保全人員24小時巡邏守衛,為的就是保護這些老屋不會再傳「劫」報。
儘管文化當局努力爭取保存,事實上,根據目前文化資產保存法規定,「歷史建築」在法律上並無名份,對於強行拆毀歷史建築日式宿舍的建商,市府只能依「無照拆屋」處以新台幣3萬元罰款。即使拆毀的是已列入有名有份的「古蹟」指定名單,可能被處以5年以下有期徒刑,但同樣可以易處3萬元以下罰金。相較於龐大的土地開發利益,建商的選擇不言自明。
翻開台北市的地圖,街道的規劃採東西、南北座向,然而舊稱「三板橋街」的齊東街,卻在棋盤方格狀的台北市中心往東北斜切而過。
「為什麼它是斜的?這就是時代留下的都市紋理,」中原大學古蹟修護研究所助理教授薛琴表示,原來齊東街是清代台北城通往基隆的「馬」路,是一條具有260年以上歷史的老街。
歷史偶然下被閒置與低度利用的日式宿舍,提供城市居民一個可以呼吸、仰望天空的空間。
大限條款
擁有日式宿舍的公家單位,急於拍賣被遺忘許久的土地,主要肇因於財政部國有財產局「國有公用閒置、低度利用及被佔用不動產加強處理方案」的提起。
國有財產局自2002年開始,對於全台總共1萬0701棟公有房舍展開清查,隔年年底的清查結果發現,閒置或容積率低於二分之一的「低度使用」者高達76%,其中絕大多數都是日式宿舍,光在台北市就有超出1200棟。
依照方案,這些國有土地所屬的各公家機構,包括台灣銀行、台糖、公賣局、鐵路局、台灣大學等,必需在限期內提出利用計畫,否則就得將閒置土地交回國產局。這項最後通牒一發佈,無法在短期內提出使用計畫的單位,竟紛紛開始變賣土地,以增加收入。
國有財產局基於維護國家財產的動機,全面清查收回閒置空間,卻反倒造成各公家單位趕著「拆房子」,這項條款因此也被文化學者們稱為日式宿舍的「大限條款」。
除了政策的逼迫,台灣科技大學建築系所副教授王惠君也焦急地表示:「這些木造的日式宿舍,歷經戰後50年,目前也到了一個損毀的關鍵點,是需要好好面對了。」
走進台北市青田街,合抱的綠樹形成綠色隧道,不由得讓人放慢了腳步。
歷史的目擊者
對於這些老樹隔著圍牆探頭出來與人招呼的日式宿舍,你我都不陌生。有人認為台北市的精彩就在這些巷弄裡,但也有居民對於草長得比人高,蟲鼠滋生的荒廢老屋相當不以為然。
「只有指定,卻沒有配套修護,小偷、流浪漢住了進去,引發火災,形成安全死角,這些風險難道該留給居民來承受?」在齊東街當了30年里長的蘇宏仁就持反對意見。
究竟,一棟棟破敗的老房子,具有什麼保存價值呢?
「這些老房子是歷史的目擊者,」文化大學建築系教授李乾朗指出,一棟棟日式宿舍之所以珍貴,不僅在於留下一個時代的建築樣貌,它還紀錄著日據及光復一甲子以上的人文軌跡。
座落在青田街總共34棟的日式宿舍群,由日據時代台北帝國大學(今台灣大學)教授自己籌建,由於日本人對於教育的重視,教授位階崇高,待遇優渥,自然對於建築也特別講究。
許多留名台灣學術史上的人文、科學、醫學先驅,都曾在屋簷下展書凝思,倚著園中大石與學生對談。例如7巷6號為台北帝國大學日籍微生物學教授足立仁的住宅,早年台灣蔗糖因為土壤中硫胺過高,以致糖份不足,就是足立仁教授藉由微生物改善土壤之後,才讓甘蔗糖分大幅提昇,對於台灣的糖產事業,有著巨大貢獻。他所興建的日式宿舍,具有日式外觀,內有西洋風味的裝飾藻井,庭院中不僅有歐式花壇,還有一座罕見的游泳池。
「巷口彰化銀行那棟大樓,還沒改建前是國之大老、前監察院長于右任的住所,禪學大師南懷瑾也曾在這裡開設禪學班,發現十三行遺址的林朝棨教授則住在9巷裡,」青田街所在的龍安里里長洪秋甲如數家珍地描述。
(插圖)
城市的綠肺
不只人文薈萃,鄰近大安森林公園的青田街,還有著比公園更悠久的百年菩提樹、80年樹齡的烏心石、結實纍纍的銀杏,來自南洋的印度橡膠樹、麵包樹,日本人喜愛的紫藤,老樹交互伸出枝椏,染出巷弄裡一片沁涼的翠綠濃蔭。
當初日本人為了適應台灣濕熱的天氣,特地加大院子,栽種樹木。歷經七、八十年的歲月,如今這些小樹都成了蓊鬱大樹。「如果你家附近有日式宿舍,那你一定聽得到鳥叫,」王惠君指出,日式建築歷時而彌足珍貴的,除了老屋,還有老樹。
「3、4月時間,柚子花正在綻放清香,」洪秋甲表示,青田街每個月份都有各自飄香的花樹。「我們社區還有五色鳥呢!」而茂密的樹叢形成鳥類棲息覓食的樂園,除了常見的都市三俠──白頭翁、綠繡眼、麻雀──在樹上跳躍外,過境的伯勞、虎鶇、白腹鶇在落葉堆中覓食,有一年甚至還出現近百隻鳩鴿停在7巷裡的楓香樹上!
根據台北市文化局委託中原大學建築系進行的日式宿舍調查,台北市的中正、中山、大安區有九百多棟日式宿舍,平均一棟宿舍裡有5.2棵老樹,光這3個區域就有近五千棵老樹。
「爬樹的人,看世界的視野是360度的;日式宿舍的房子和老樹密不可分,是都市裡最珍貴的自然棲息地,」「爬樹專家」蘇俊郎愛樹及屋,前來聲援。
寸土寸金的台北市齊東街,標購日式宿舍的建商急著「先拆先贏」,逼得文化局只好為老屋加裝二十多台監視器,同時聘請保全人員24小時巡邏守護。
青田有三多
文化自然資產無價,然而黃金地皮有價。對於擁有日式宿舍的機關或虎視眈眈的土地掮客而言,日式建築腳下那塊土地,代表著令人咋舌的「天價」。
在一場由台北市文化局舉辦的青田街公聽會上,一位在這裡住了二十多年的周小姐哭笑不得地表示:「我們青田街有三多,拍廣告多,拍電影多,還有掮客多。」
鄰近文風鼎盛的台灣大學,又屬於台北市最搶手的新生國小雙語學區,青田街可說是寸土萬金。一份房地產廣告寫著:「百年來,青田街始終是企業界、政界、學術界大老最鍾愛的落籍之處。」所言誠然不假,這裡一戶占地200坪左右的日式宿舍,市價往往高達數億。
對於在台北市擁有五百多棟宿舍的台灣大學,唯恐這些閒置、低度利用的校產遭國有財產局收回,校方擬定眾多大型計畫,包括在青田街一帶興建大型研究中心園區,在牯嶺街興建國際青年學術交流中心,在金華街打造學生宿舍等等,也因而招致有心保存青田街日式宿舍居民的抗爭。
對於校產被指定為古蹟,台大校方連連呼救:目前台大校舍硬體建築經費50%必須自籌,青田街多處日式宿舍一旦被指定為古蹟,勢必年年都要花費數千萬元來維護,將造成學校財務嚴重的負擔。
對於日式宿舍,國有財產局、所屬單位、學者、居民與建商各有想法,互相牽引拉鋸。
柴扉深掩,庭院深深,日式宿舍蘊含著日據、國府時代諸多名仕學者的行誼事蹟。
財產有價、資產無價
公家機關急著拍賣土地,大學校方深怕校產變成古蹟,然而民眾究竟有沒有其他的選擇呢?對於將日式宿舍當作「自家財產」來處置的公家單位,薛琴相當不以為然,「說起來,這些單位不過是台灣光復初期權宜措施下的國有土地『代管者』,如今卻只想著拆房子賣土地,著實太粗暴了。」
所謂「國有」,不僅是台灣2300萬民眾共有,更是無可計數的代代子孫所共有。「將這些日式宿舍便宜標售,賣掉的可是台灣的歷史和下一代子孫的生活品質呢!」一位居民生氣地表示。
「所有的問題癥結,在於人們並沒有把土地視為無可再生的資產,而只是當成了可以變現的財產,」在一次勘查行程中,台北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教授辛晚教發出這樣令人深思的話語。
從都市成長的觀點來看,台北市早就進入人口密度和土地利用飽和的「成熟期」,若還秉著「開發」的思維來拆毀這些近百年歲月留下的建築和空間,只會讓城市遺失歷史,少了綠意,特色不見。
「城市生活不是只有經濟效益,有時沒有充分發揮效益,反倒能成就更高的效益,」薛琴認為,面對岌岌可危的日式宿舍,大家應該站在更高的視點,從整個都市計畫的角度來看待,讓它成為開放空間,回歸公眾。
歷經一甲子以上的歲月風霜,這些木結構的日式宿舍都到了存廢的關鍵時刻。
老房子的甦醒
其實在全台灣許多角落,日式宿舍再利用已有相當成功的例子。它們可以是小劇場的舞台,可以是城市咖啡館、茶樓,可以用來作為展覽空間,或當作社區活動中心。七老八十的老房子不一定會是拖垮財政的「負擔」,換一個角度思考,它們也可以是無價之寶。
2002年4月2日,位於花蓮縣光復鄉的花蓮糖廠熄爐停機,曾經作為我國外銷產品第一名的糖業,在工資高昂不敷成本,加上糖業自由化競爭之後,台糖公司也不得不轉型。原本全台灣近50家的糖廠,如今只有4家依舊在運轉,2007年以後將只剩兩座。
台糖決定讓創建於1913年的花蓮糖廠改走觀光路線。向來,花蓮糖廠以東台灣清澈山泉水與糖廠蔗糖所製造的「冰品」遠近馳名,除了冰棒,花蓮糖廠還有一項秘密武器,那就是完整保留的日式宿舍群。
擁有27棟、73間日式宿舍及單身宿舍23小間的花蓮糖廠,今年年初已經整修完第一批日式宿舍,對外開放住宿,成為懷舊觀光客的最愛,假日裡總是一房難求。
花蓮糖廠觀光事業部主任賴俊達表示,新蓋小木屋到處都有,五星級大飯店也是花錢就能打造,但是這樣有著80年歷史的日式宿舍,只有這裡有,「人生能有幾個80年?這些日式宿舍是我們最珍貴的資產,也將是我們的銷售主力。」
除了變身成為旅社、咖啡屋、藝廊、博物館,日式宿舍這一個被閒置的空間,也可以是凝聚地方活力,重新吸引新住民的主角。
位於花蓮的林田山林場,隨著林業停採,住民從極盛時期的2000多人掉到今天的200多人,平均年齡更在65歲以上。少數守在林田山的中壯輩於是組成社區文史工作室,提出「林田山文化園區」企劃,希望以這些歷史足跡,吸引有相同理想的新住民進入,「這樣才能讓林田山的原始魂魄真正復活起來,」林田山再生計畫的靈魂人物莊明儀說,「我們不希望這裡變成另外一個山城九份,一個充滿商業氣息的地方。」
今年3月,由日式宿舍改建的林田山餐飲服務中心正式開幕,經營者就是當地森榮里里長謝玉珍,還有因為愛上林田山而留下來的外地青年謝明海,「這個餐飲服務中心的名字就叫林田山,它是一個讓在地人、或者喜愛林田山的人分享的空間,」謝玉珍表示。
4月時,他們將在餐飲服務中心召開已經廢校的「森榮國小」同學會,將過去曾經在林田山森林鐵軌上奔跑、在林業宿舍裡成長的遊子召喚回來。
「沒有文化,就不是一個城市;沒有綠蔭,就不是一個生態土地;沒有參與,就不是一個可以居住的地方。」在青田街公聽會上,社區居民以單槍投影打出這樣的字句。這些乘載著文化、復育著老樹,引發情感認同的日式宿舍,可會是水泥叢林裡,被珍愛守護、代代相傳的一抹沈靜綠意嗎?
一株小草在黑瓦上恣意生長,見證著歷史的嬗遞。
一株小草在黑瓦上恣意生長,見證著歷史的嬗遞。
打開天花板,讓整個屋頂木結構顯現,由日式宿舍改建的花蓮林田山餐飲服務中心,是當地居民與遊人對話的空間。
柴扉深掩,庭院深深,日式宿舍蘊含著日據、國府時代諸多名仕學者的行誼事蹟。
嬌嫩的波斯菊迎風輕搖,風格古樸的日式宿舍正在慢慢甦醒,等待春天。
歷史偶然下被閒置與低度利用的日式宿舍,提供城市居民一個可以呼吸、仰望天空的空間。
隨著糖業的沒落與轉型,花蓮光復糖廠上百間的日式宿舍靜待修復,即將化身為獨一無二的觀光旅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