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澎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提供
2023年「全球綠色目的地年會」(Green Destinations Global Conference),台灣六處國家風景區管理處不僅全數入選該年度百大綠色目的地,更獲頒「2023全球百大目的地故事獎」(2023 Green Destinations Top 100 Stories),為台灣永續旅遊發展寫下璀璨新頁。
永續旅遊
UNWTO定義永續旅遊為:「充分考量當前與未來經濟、社會與環境影響,滿足遊客、產業、環境與當地社區需求的觀光方式。」與綠色旅遊、生態旅遊、環保旅行、低碳旅遊和生態觀光等著重環境友善的旅行方式相比,永續旅遊力求觀光旅行、城市宣傳及經濟發展間的三方平衡。
自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UNWTO)將2017年訂為「永續旅遊發展年」後,永續旅遊的大船揚帆啟航,而台灣已站穩世界先驅位置,與國際同行。
水到渠成的「永續」
說起台灣現今在永續旅遊的成績,台灣永續旅行協會理事長陳盈潔特別有感。她與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在2011年組成「台灣永續旅行協會」,致力於推動永續旅遊。
她表示,儘管「永續」一詞早已在1992年「21世紀議程」、「里約宣言」,以及1997年「京都議定書」被反覆提及,卻始終沒有明確指南,讓推動初期面臨不小阻力。
但鴨子划水的他們,最終在2016年等到屬於台灣的天時地利人和。
這年,在累積多年的人脈牽線下,台灣永續旅行協會成為荷蘭非營利組織「綠色目的地基金會」在台唯一窗口;同年綠色目的地年會,台灣永續旅行協會協助交通部轄下的東北角及宜蘭海岸國家風景區,與花蓮吉拉米代社區,參加「2016全球百大目的地故事獎」雙雙獲獎。

在陳盈潔與一群夥伴多年的努力下,台灣於2016年成功搭上永續旅遊浪潮。(林格立攝)
看似簡單,又不簡單
2016年開始至2024年,台灣年年入選百大綠色目的地,成為百大名單的常客。陳盈潔分享歷年代表台灣參加年會的經驗表示,一位來自瑞士的與會者長年留意台灣案例,她認為或許與台灣是第一個走進目的地認證的亞洲國家有關。
陳盈潔透露,通過綠色目的地認證、入選百大綠色目的地其實「並沒有想像中那麼簡單。」
她引述荷蘭非營利組織綠色目的地基金會創辦人艾伯特.薩爾曼(Albert Salman)一席話:「最有心的、今天的自己比昨天的自己更好的,才是我們要選的。」這比起逐條審查,透過完整綠色管理系統,讓景區逐步邁向更為永續的未來、創造出實際結果,更符合永續概念。
陳盈潔舉例,全球永續旅遊委員會目的地準則(GSTC Destination Criteria)中,A7項「推廣與訊息」即明確要求不可過度不實地宣傳,應具體提出永續行動為環境、經濟與宣傳帶來多少可量化或不可量化之效益、成果。
若只是口號式宣傳,或是提出過於抽象的意象,便可能在國際上踢到鐵板。去(2023)年年底,荷蘭航空廣告因不實廣告遭法院裁定廣告誤導,此案例被認為是荷蘭杜絕漂綠(greenwashing)的起手式,也成為歐盟綠色聲明指令(green claims)的先行指標。

面對過度旅遊困境,永續旅遊或許是兼具環境、經濟與人文的最佳解方。圖為台東月光海音樂會。(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提供)
永續是台灣的國家品牌
是以,陳盈潔每每與企業、政府單位洽談認證、參賽事宜時,總不斷提醒對方,「永續並非一次性的東西」,入選、得獎僅是階段性成果。
「也幸好台灣有這些認真的公務人員,還有願意支持的長官們。」陳盈潔認為,歷年獲獎的觀光署(前身為觀光局)各地風景區管理處能有如今成績,是從上至下全體一心所促成。
她接著指出,「台灣要把『綠色目的地年會』當作一個經營國家形象的媒介。」陳盈潔表示,綠色目的地年會如同國家間行銷自己的場域,而每一個永續旅行的案例,不僅行銷國家,更是台灣品牌的建立。
但她也強調,永續並非以競爭第一為目標,「如果你看到有人說『我是最永續的』,那他不是真正懂永續的人。」共好,才是永續的關鍵字。

新北萬里保留傳統牽罟漁法,活絡在地社區,並發展體驗旅遊,為台灣永續旅遊案例之一。(林格立攝)
讓台灣成為國際的夥伴
「永續不可能一個國家好,因為這是地球,要地域好、全世界一起好。」陳盈潔說。台灣在永續旅遊取得卓越進程的同時,也將相關經驗與友邦或友好國家分享。
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1997年來持續辦理專業研習班,致力於提供國際友人各領域專業知識。
近年隨國際永續潮流開辦「生態觀光研習班」,今(2024)年度課程吸引23國政府官員、領域相關人士參加。
以「推動永續旅遊」及「以社區為本的生態觀光」為宗旨設計的課程,分享台灣如何透過公私協力,協助國內觀光產業跟上國際潮流,並邀請各國學員實際到訪百大綠色目的地景點,了解台灣永續旅遊推動成效。

除專業課程,國合會秘書長李朝成(右1)也親自講授「台灣講座」,與國際友人介紹台灣與國合會。(國合會提供)
與友邦永續同行
「就永續旅遊而言,台灣發展是越來越好。」泰國永續旅遊局社區觀光旅遊處專員Khwanruetai Yodviengchai此次選擇再度來台參與課程,便是希望能借鏡台灣永續旅遊的實際案例來處理人流管制。
她對於東北角及宜蘭海岸國家風景區於2022年獲獎專案「龜山島遊客乘載數量管理機制」相當驚艷。
泰國長年困擾於過度旅遊。著名景區披披島(Phi Phi Islands)因知名影星李奧納多狄卡皮歐主演的電影《海灘》(The Beach)而聲名大噪,每日超過6,000名遊客造訪,嚴重破壞當地生態,當局被迫於2018年關閉該區域。
瓜地馬拉的觀光局旅遊產品發展區域代表Kimberly De Leon表示,其管轄的太平洋海岸,作為衝浪、海釣和賞鯨遊客的熱門景點,同樣面臨過度旅遊的困境。「所以我來上課,就是希望可以把台灣永續觀光的策略運用在瓜地馬拉。」她更表示,未來也將向其他同事分享她在台灣所學,希望能讓「永續」蔓延至全國,「在台灣學習『永續』,讓我覺得『我們正走在正確的道路上』。」Kimberly如此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