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企是為社會問題而生
長期關懷非洲偏鄉婦女的「愛女孩」,在改善當地衛生條件、提升基礎建設之外,也希望推動微型經濟,幫助當地家庭脫離貧窮。於是找上輔仁大學社會企業所與企管系教授胡哲生,尋求發展社會企業的可能。
身兼「愛女孩」常務理事,同時也是台灣社會企業創新創業學會駐會常務理事的胡哲生表示,所謂的社會企業,即是「兼顧社會價值與獲利能力的組織」,必須先了解當地的問題與需求,並找出可行方案。透過田野調查,發現Lulaque使用以石頭堆砌的簡陋爐灶,一生火廚房裡就濃煙密布,燃燒效率低,對環境和身體都是傷害。於是「愛女孩」利用當地素材:黏土混和蟻穴黏液開發減碳爐灶,並將技術培力居民,讓他們可憑此服務賺取收入。
胡哲生表示,由於當地貨幣流通不易,他鼓勵居民以物易物,提供服務換得玉米,再由愛女孩製成飼料,指導居民養雞,種植高經濟價值蔬菜等,讓居民能彼此交流,建立起在地的商業基礎。「愛女孩」也與「房角石社會企業」合作,提供當地婦女新式蜂箱與養蜂訓練,以「非現金式微型貸款」的模式,就是在收成後,回饋蜂蜜作為「還款」給「愛女孩」,由「房角石」在台販售,所得再回饋至「愛女孩」的運作。胡哲生表示,這樣的模式大幅改善了當地的就業、技術培力等問題。
社會企業的風潮,早已在台灣吹拂許久,近年大家似乎改談「社會創新」。胡哲生解釋,其實兩者的本質是一樣的,社會創新實則是社會企業要運作,必備的一環。胡哲生以五個步驟來解釋社會企業的誕生:首先要覺察社會問題;再以創新的思維來思考解方;接下來必須具備創業家精神,勇敢地嘗試;成功運作才可稱之為社會企業;並持續發揮影響力。社會企業是為解決社會問題才啟動,也因此只要走過這五個步驟,勢必能呼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為人們帶來福祉。
不論是農田、工廠、露營區等,陽光伏特家讓家戶的屋頂化為公民電廠,透過群眾力量加速台灣的能源轉型。
陽光伏特家共同創辦人陳惠萍認為,SDGs早已不是遠在天邊的概念,而是需要大家共同實踐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