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以些微的差距擊敗了宋楚瑜(36.84%)和連戰(23.1%),開啟了台灣民主政治的歷史新頁,但「少數執政」的政治態勢,也考驗著台灣社會的民主成熟度。
《光華》在2000年3月號訪問了當時的各組參選人,暢談政見與治國願景,公正嚴謹的報導這場世紀大選,見證了台灣政治史上關鍵的一年。並在次月以新聞眼專題報導了選舉結果,對新政府許下期待。
早在大選前,兩岸政策就是各組候選人之間緊咬不放的議題。陳水扁以「台灣多數人民對獨立現狀已有共識」,回應外界對台獨立場的質疑,並在選後宣示希望邀請中共高層訪台,也願意前往對岸拜訪,釋出善意。在陳水扁的任期內,雖然兩岸關係也曾經緊張,但並未有激進的政治作為,符合人民維持現狀的期待。
另一方面,宋楚瑜在選後成立親民黨,希望能成為平衡藍綠的第三勢力;國民黨則展開了黨內權力重組過程。台灣政治一步步往更加成熟的新階段邁進。
迎向千禧年,台灣航向了民主新紀元。
跨世紀的中華民國總統大選在眾聲喧嘩中,由民進黨候選人陳水扁、呂秀蓮獲勝, 完成台灣首次政黨輪替,寫下歷史。
跨世紀的中華民國總統大選在眾聲喧嘩中,由民進黨候選人陳水扁、呂秀蓮獲勝, 完成台灣首次政黨輪替,寫下歷史。
跨世紀的中華民國總統大選在眾聲喧嘩中,由民進黨候選人陳水扁、呂秀蓮獲勝, 完成台灣首次政黨輪替,寫下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