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學合作,邁向零碳排
在民間企業方面,有許多致力於永續發展的團體成立,如:台灣淨零排放協會,透過倡議企業、協助政府達成台灣碳中和為目標。許多知名企業都為會員,如:台積電、台泥、玉山金控等等,會內舉行教育課程、研討會,讓成員彼此分享經驗。淨零排放協會也擔任中介者,觀察業界、社會趨勢,針對永續政策提出建議,成為產業與政府的橋樑。
比爾‧蓋茲在他的書中《如何避免氣候災難》中提到:「有能力建立零碳排公司和產業的國家,將會在未來幾十年中,領導全球經濟。」
許多台灣企業也與大學合作,研發減碳技術,如:成功大學建立國內首座「負碳排示範工廠」。負碳排技術能將煙道氣中的二氧化碳轉換成甲烷與乙、丙烷,其中甲烷可實現台灣天然氣燃料自主生產技術。乙、丙烷經過脫氫、固碳的程序,將二氧化碳轉變為石化上游基本原料,顛覆傳統高耗能、高排碳的石化上游產業。成大化工系教授陳志勇也表示,一系列的核心技術,如:二氧化碳捕捉與純化、吸收材再生、氫化觸媒等等,已經獲得15項國際認證,證明台灣的負碳排技術已經跟上國際。未來,這系列技術亦將推廣至各產業,在中油、中鋼、台電、台塑等碳排大戶企業中建置。
在SDGs的可負擔能源項目中,其中一位獲得永續行動獎金獎的是國營企業台糖,獲獎項目是太陽光電的水陸建設。台糖將園區閒置土地轉換為光電專區、光電滯洪池,待全數完工後,預計將增加七億度的綠電,對碳中和助益相當大。
在SDGs另一目標:工業、創新基礎建設,鴻海精密企業以近年大幅投入研發的電動車,獲得金獎榮耀。鴻海於2020年成立MIH電動車開放平台,促進跨領域合作,以縮短開發週期,加速創新能力,迄今已超過2,200家國內外廠商加入。而且不到兩年的時間,鴻海與裕隆旗下鴻華先進開發的電動休旅車Model C,也於近期開放預購。
日前,鴻海於SEMI半導體展全球汽車晶片高峰論壇表示,台灣具備優異的資通訊基礎與半導體實力,如:台積電、日月光、友達、同欣、GARMIN等等,許多在各自領域都是世界第一,透過連結,將推動台灣的電動車革命。
正如副總統賴清德於亞太永續博覽會首日指出,總統蔡英文去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宣布2050淨零轉型的目標。行政院也在今年3月提出台灣淨零碳排的路徑圖,以及科技研發、氣候法制兩大治理基礎,還有能源、產業、生活、社會四大轉型策略,並在2030年前投入9,000億元預算,推動淨零轉型的工作。加上台灣永續能源基金會持續向大學、企業倡議,實踐聯合國2030年SDGs目標,台灣的永續發展將持續邁進。
越來越多台灣企業具備永續思維,如友達光電導入再生循環材料、建置碳管理平台與儲能平台。
台灣的MIH電動車開放平台,結合不同領域業者,以加速創新能力。
永續發展需要政府、企業、學界、社會共同努力才能達成。(亞太永續行動博覽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