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學上有個專有名詞叫「群體動力」(Group Dynamics),是指群體發展有其生命周期,是形成(Forming)、激盪(Storming)、規劃(Norming),到執行(Performing)的循環機制,而在面對全球經營環境的劇烈變動下,台灣企業正面臨產業升級、結構轉型,以及新世紀管理上的迫切需求。在這詭譎多變的國際情勢中,台灣有些企業雖不為一般人所熟知,但在國際上卻扮演著不可或缺的關鍵角色,紮紮實實是所謂的「隱形冠軍」。
在這些企業當中,有生產高達十萬多種規格之砂輪大廠,也有以微小齒輪箱馬達、伺服馬達等技術,傳動美軍急救戰備鑽骨機、特斯拉電動車門鎖等重要機械的公司,還有從樹脂材料起家,到研發出全球市佔率第一的乾膜光阻劑產品,再加上市佔率排名世界前三的環保泡棉……,本期《光華》封面故事,將帶您一探這些隱形冠軍背後的故事,看這些企業是如何「凝聚」團隊動力,「激盪」出無限的可能,以及貫徹創意所不可或缺的「執行力」。
而地方產業的經營與蛻變,還包括在既有的地方元素中,再造新的風貌。「新竹」一直是眾所皆知的「科技城」,擁有兩所以理工見長的頂尖大學及科學園區,但人文景觀一直為人所詬病,看曾經在商場上叱吒風雲的前「四零四科技」執行長陳添順,如何透過開書店及相關文創產業的投入,試圖翻轉人們對新竹「文化沙漠」的刻板印象;此外,鹿港百年老屋的活化、嘉義市立美術館建築中「面向社區的美術館」概念,在在都顯現出台灣各地人們為這塊土地所做出的努力。
而這為大眾的心念,也展現在讓廢材華麗變身的馬爹木雕、標榜自然農法不添加化學物的芙彤園精油,以及創辦「i·dance Taipei」國際愛跳舞即興節的舞蹈家古名伸身上,這些良善的心念,正一點一滴的匯集與凝聚,形成台灣獨特的「人文」風景,就如同嘉美館館長賴依欣心心念念的一件事:「當這個城市有一個美術館的時候,它要如何在裡面注入多種不同的能量?它要怎麼樣帶動一個城市的美學?」台灣的人文風景,也正等著「您」來一同集思廣益和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