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台味燉飯
離開產地後,花蓮26號的最後一關挑戰來到餐桌上。
2018年起,連續六年在項目「無國界料理」獲得米其林指南推薦的「頁小館」,主打台菜西作,將許多台灣人耳熟能詳的料理,以西式料理方式烹煮,重新定義「台菜」。
以頁小館招牌菜「桶仔雞蕈菇燉飯」為例,透過將台灣桶仔雞和義式燉飯結合,讓食客在吃到義式燉飯米心的同時,還能品嚐到濃郁雞汁與脆皮雞肉,看似衝突的結合,實則譜出獨特台味,成功擄獲許多饕客的味蕾。
一覽菜單,更可以看到許多看似胡鬧的搭配,主廚蔡斌翰解釋:「雖然有人說我亂做,但其實我只是把一個基礎重新排列組合,或是把原本是使用國外食材的部分換成台灣的原料,不僅味道更佳,還能讓更多台灣食材能夠被看見。」
如同「頁小館」名字的含意,每道重新排列組合出的佳餚都是廚師想傳遞的一段故事、一個文化,如同書本般,一頁一頁地豐富著食客的味蕾,更打破我們對美味的定義。而花蓮26號,未來也將成為頁小館全新篇章的重要角色。
這支米的橫空出世,對蔡斌翰來說,其實是從未料想到的事。他表示,今年年初剛拿到這支米時,其實沒思考太多就決定拿來嘗試,沒想幾個月之後,才被告知使用的其實是台灣本土種植出來的燉飯米,他笑說:「我以為自己被騙。」
但這樣的反應,同時也代表,花蓮26號的確達成花蓮農改場所企求「希望取代義大利米」的目標。
若僅看生米,花蓮26號外型與義大利米類似,烹煮時間也接近,但相較後者追求米心彈牙口感,前者則能達到台灣人吃習慣的軟Q感,更重要的是,同時還保有完整米粒,這點是一般台灣梗稻無法達到的狀態。
但對蔡斌翰來說,使用這支米的終極目標,卻不是將花蓮26號煮得和傳統義式燉飯一樣,他認為,應該是要做出屬於台灣才有的滋味,創造出一道富含「台味」的台式燉飯。
甚至,被問到對於未來將推出的台式燉飯,會不會成功獲得米其林密探青睞時,他也直說沒有太多的擔心,「我有這個責任讓它變得一樣好,並且讓這道使用台灣燉飯米的料理,成為外國人了解台灣文化的一道燉飯。」蔡斌翰如是說。
你認為台式燉飯該是什麼味道呢?隨著花蓮26號的誕生,讓我們一起期待,這個創造台灣米新頁的全新米種,將為台灣,乃至於國際,帶來何種旋風吧。
頁小館主廚蔡斌翰致力「台菜西作」,花蓮26號將成為他未來料理創作的食材之一。
透過奶油、高湯燉煮過的燉飯基底,配上蛤蠣、午仔魚和過貓等台灣食材,是為一道充滿台味的燉飯料理。
連續六年獲選米其林指南推薦的頁小館,餐廳內整體氛圍卻意外輕鬆、無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