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級超級任務
一塊太陽能板的組成,是將太陽能電池以封裝材料如EVA塑膠,封裝在玻璃與背板之間,然後在四周裝上鋁框。而市面上九成的太陽能電池,是採用矽晶製作的矽晶太陽能電池,因此太陽能板的主要材料裡大約是75%玻璃、10%鋁、10%EVA塑膠,其他還有矽、銅、銀等。「太陽能板可以耐受日曬、風吹雨打至少20年,代表這些材料的等級是很高的,應該被回收再利用。」台南大學綠色能源科技學系教授傅耀賢表示。
歐洲的太陽光電發展較早,也較快就面臨廢太陽能板的處理,因此,目前國際上處理廢太陽能板回收,主要是由歐盟成立的組織「PV Cycle」領頭。PV Cycle的處理方法是先將鋁框卸除,再以機械破碎方式分成玻璃、金屬、塑膠,其中塑膠會再以熱裂解的方式,將EVA膠合層及背板以高溫氣化,最後回收鋁、矽、銅、銀、玻璃等材料。
熱裂解可以想像成是沒有氧氣的燃燒,當太陽能板上的材料經過裂解後,會被碳化或是變成氣體。然而太陽能板的背板裡含有氟,燃燒後的氣體會破壞臭氧層,所以採用熱裂解的方式,必須建置捕捉有毒氣體的設備,再妥善處理。這也是為什麼PV Cycle的回收產線需要像煉鋼廠的大空間,且一台設備要價將近台幣一億元。
傅耀賢指出,歐洲的回收產業不像台灣發達,對他們而言,EVA、含氟背板的回收產值都太低,即使大費周章回收,也無處可用,最後還是得找地方掩埋或燒掉;且現階段歐洲也沒有技術將這些物質從太陽能板上分離,才會一開始就選擇燒掉。傅耀賢以含氟背板的成分PVDF為例,「PVDF的新料一公斤1,300元,回收後也有幾百元的價值,但當把它燒掉,價值就是零,還要花錢處理廢氣。」不忍有用的材料被廢棄,還會造成環境汙染的隱憂,這豈不有違發展綠能的初衷,促使傅耀賢與研究團隊,立志要做到太陽能板完全回收。
左邊的石英砂經過純化,變成右邊冶金級的矽,是太陽光電產業與半導體產業的重要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