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有圖、圖中有文
將漢字圖像化、圖騰化,是當代設計師經常運用的技巧。事實上,這項技巧淵遠流長。漢字除了作為題字使用,取其造型,稍經變化鑲嵌在器物、建築局部中,在傳統藝匠中經常被運用。以瓷器、髮簪上常見的「如意紋」為例,即是由「女」、「口」交纏成的吉祥紋。
雖然文字遊戲並不是漢字專利,西方設計也玩文字,好比常見「LOVE」中的「O」常被圖像化成愛心造型,曾參與策展高雄「好漢玩字節」、「唐草」設計有限公司總經理胡佑宗說:「西方設計也玩文字,但漢文很多就是象形字,在圖像化上意義更為深遠、傳達更為直接,在作為視覺溝通的符碼時,有更大的表現力。」
高一民因為朋友出國旅行,想要有一個具有高度辨識性的圖像表達台灣身分,他將「臺灣」兩字信手拈來,與島嶼的造型作結合,成為「臺灣象形」品牌的起點。他說:「方塊字就是一種圖像、icon,就是符號的概念;而符號,就是形成設計的重要元素。」在這個logo裡,他抽繹地理特徵,包含中央山脈、西部平坦、東部陡峭等地勢構造等,還可單獨拆解出「吉至」等字,象徵「吉至台灣」。
「『臺灣象形』,賣的是文化上的依附;核心是如何讓人認識台灣這個地方。」高一民認為,在這個族群多元的島嶼上,生物能超越分野,形成一致團結對外的形象。因此,他運用「臺灣象形」圖騰,變化成紫斑蝶、黑面琵鷺、芭蕉、荷花等特有動、植物,繼而發展成行李箱貼紙、明信片、飾品、T恤等商品,讓購買的客人能「帶(戴)著台灣去旅行」,繼而引起外國人好奇詢問,進而了解並喜歡上台灣。
不論是從文字中獲取圖像,又或者是在一連串的敘述中濃縮出標題為商品、品牌命名,都是高一民擅長的設計技巧。他為威士忌坊(The Whiskyfind)包桶威士忌所寫的酒標,在「猴塞雷」的「猴」字上,融合一隻猴子剪影;又或者,從虱目魚骨翻模製作的一系列銀飾作品,被他命名為「節骨眼」,除了意味著「時間點」、「魚骨頭」的雙重意涵,也利用文字共同的部首設計成一款「複合字」logo,同時兼具有以上兩種特點。憑藉著圖像的想像力,以及紮實的國學素養,高一民把一場文字遊戲玩到出神入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