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讓國內外讀者了解台灣精釀的酒類飲品,本期《光華》封面故事將帶讀者探訪台灣百花齊放的釀製產地,從充滿在地風味的啤酒、茶酒,到讓台灣成為國際威士忌新興產區之台味威士忌,來一趟屬於台灣的酒鄉巡禮。
除了精釀酒品,另帶讀者走訪以海芋聞名的陽明山竹子湖,除了賞海芋,這裡還是早期台灣蓬萊米的原產區,「……將稻穀倒人風斗中,右手轉動著風鼓手把,左手上下搖晃著風鼓揠,稻穀便從風斗落入風穀箱……」看穀東俱樂部召集人陳永如帶民眾體驗碾米的過程,以及講述台灣蓬萊米的由來與故事。
屬於在地產業的,還有嘉義東石鄉的廢蚵繩與漁網的循環再利用。「一綑一綑回收的漁網整齊地排列,另一端是切成段、等待進熔融爐的廢蚵繩……」如果以嘉義境內的牡蠣養殖面積估算,一年會產出可繞台灣十圈的1,300公噸廢蚵繩,而這些廢料如何轉化並再製成環保絲,提供國際品牌大廠製成機能衣等環保產品,在本期的「產業新創」單元當中,有詳細的報導內容。
此外,本期的「泡麵」專題,有當歸鴨、麻油雞、藥燉排骨等食補風味的泡麵品項,也有加入料理酒包的紹興肉燥拉麵、紹興櫻花蝦拌麵,以及許多國外遊客來台必吃的牛肉麵口味……等,讓《光華》編採團隊跟讀者一同品嚐台灣泡麵的好滋味,還有早期泡麵的源頭及其歷史淵源,以及與「食」俱進的台灣泡麵文化。
「我在填寫派駐地時,台北是唯一且優先的選擇。」西班牙商務辦事處處長Eduardo Euba Aldape娓娓道來派駐來台三年多的心得與體驗,從台灣的人情味、美味小籠包、自行車體驗,到僅需十分鐘就可到的登山步道,再再驚豔了這位來自西班牙的國際友人,更多的分享內容盡在本期「全球視野」單元報導當中。
而位於花蓮的支亞干遺址,自1929年首次被日本博物學家鹿野忠雄發現以後,便一直受到考古界重視,可謂數千年前的國際玉器工廠。看《光華》編採團隊親訪考古現地,藉由這台灣考古界的成果,串起玉器遺址、海洋貿易、南島語族等新石器時代的榮景,以及還原台灣歷史上的重要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