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熱帶文學系譜
「雉每次站在走廊上看見河堤下暴漲的臭河時就會想起那條溪底佈滿人膽豬心狀石塊的小河。懸掛河面上的樹根藤蔓掛滿鬍髯似的青嫩苔藻,款擺在嘩啦啦流水聲中,好似荳蔻年華的女鬼戲水。」──張貴興《猴杯》
「瞧!翠藍馬當山漂浮在白花花叢林熱浪中,倏隱倏現忽左忽右,宛如一個渾身塗抹著藍色油彩的山妖,齜牙咧嘴擠眉弄眼只顧逗弄我們。飢腸轆轆,我們又在沼澤裡闖蕩一個早晨,尋尋覓覓東張西望,游擊隊沒找著,卻在河邊遇見一群拉子婦──拉子,就是婆羅洲原住民達雅克族。」──李永平《雨雪霏霏》
信手翻閱馬華作家筆下的世界,陌生的草木鳥獸與種族歷史,華美文字雖然是熟悉的中文,難免有幾分生疏。
雖然文化經驗較為遙遠,但在台灣文學中,南洋一直都存在著。高嘉謙便指出:「雖然處在亞熱帶,但台灣內部本就有一片熱帶文學的風情。」這些作品主要描寫了在日治時代,以太平洋戰爭為背景的台籍日本兵的生命經驗。
好比陳千武的詩〈信鴿〉:「我瞞過土人的懷疑/穿過並列的椰子樹/深入蒼鬱的密林/終於把我底死隱藏在密林的一隅/於是/在第二次激烈的世界大戰中/我悠然地活著」
陳映真的短篇小說〈鄉村的教師〉:「青年吳錦翔自南方的戰地歸國的時候,臺灣光復已經近於一年。那時候,差不多該活著回來的,都回來了。……」
還有李喬「大河三部曲」第三部,以南洋為背景的《孤燈》……。
高嘉謙指出,「這些作品,再加上馬華作家在台灣寫作,就是台灣裡的『熱帶文學』。」十年以前,他便和日本學者黃英哲以「台灣熱帶文學」的名義,將李永平《吉陵春秋》、張貴興《群象》、黃錦樹《夢與豬與黎明》等代表性長、短篇小說,引介到日本。
由台大中文系副教授高嘉謙與日本學者黃英哲合作,將馬華作家作品以「台灣熱帶文學」名義翻譯到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