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添加,行、不行?
以自己出生的年份為品牌命名,吳書瑀表示,「我們生在很富裕的年代,享受了工業化帶來的便利,卻也嚐到了作物單一化、農藥過度使用、食安風暴等所帶來的影響。」她自許20世紀的問題能在21世紀找到解方。
所以1982法式冰淇淋只使用友善耕作、不破壞雨林的食材,且不像市售冰淇淋使用乳化劑、黏稠劑,吳書瑀堅持用牛奶、蛋、糖來製作無化學添加物的冰淇淋,「爺爺自1960年代就在做無添加的歐式冰淇淋。」吳書瑀記憶中,爺爺的小型加工廠不僅能零售,還能批發,證明無添加的冰淇淋也能做到量產。品牌大廠要做到無添加只是不願為之,而不是無法為之。
每種食材的含水量、糖分、脂肪含量等都不同,就算是同一塊土地、同一位農友種植的水果,也會因為每年的氣候變化而有不同風味,所以製作無添加冰淇淋必須對食材的特性充分了解,每次製作都需不斷調整,才能做出美味、天然、健康兼具的冰淇淋。然而食品工業的興起,冰淇淋的製作被標準化,只要買一包含有乳化劑、黏稠劑、香精等添加物的冰淇淋粉,任何人都能做出味道香濃的冰淇淋。
於是含有添加物的冰淇淋被民眾視為正常,甚至誤以為一定要加乳化劑才可能做出冰淇淋,事實上雞蛋、牛奶裡的成分都是天然的乳化劑。2013年台灣爆發「毒澱粉事件」,不肖廠商將工業用黏著劑「順丁烯二酸酐」添加至澱粉,被製成粉圓、魚丸等食品流入市面;接著又發生工業用防腐劑調配成洋菜粉,被用於布丁、冰淇淋等點心的製作。層出不窮的食安事件激怒了正當冰的創辦人李孟龍,讓原本年薪百萬的專案經理,回到花蓮賣無添加冰淇淋,試圖用小蝦米的力量對抗滿是化學添加物的市售冰淇淋。
起初,李孟龍在花蓮的夜市擺攤,一球成本30多塊的冰淇淋,卻只賣20元。李孟龍純粹想讓大家品嚐天然食材冰淇淋的滋味,所以不計營收,能賣多少就多少,打算把存款虧光就回職場,他笑說:「我是開來準備要倒的。」
結果正當冰近一年的經營,吸引許多志同道合的冰友,大家紛紛勸李孟龍堅持下去。甚至在李孟龍將售價調漲200%的當天,大批人潮湧入支持,李孟龍笑說:「當天應該有挖了500球以上的冰淇淋,這業績紀錄直到今(2020)年才被突破。」冰友們的加油打氣,讓李孟龍決心要用一輩子來經營正當冰。
吳書瑀致力研發無添加的美味冰淇淋,牽起人們與土地的情感,已連續三年獲得全球純粹風味評鑑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