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人百味,人人心中都有一碗爌肉飯
爌肉飯百家百味,「每個人口味不同,因為工作不同、作息不同、生活圈也不同,倘若問最愛吃哪一家?就算是同一家人,得到的答案也不會相同,甚至還可能引起一場『爌肉飯保衛戰』。」在彰化經營文創商店「後門」的謝佳吟正色地說。
邱明憲領著我們造訪「魚市爌肉飯」,這家店就開設在他經營的「旅庫」鄰近,因地緣之便,他是這裡的常客。隨著在地人上門,經過一番指導,我們也懂得像熟門熟路的饕客,依自己的口味挑選喜愛的部位。「魚市」除了供應結合腳庫皮與腱子瘦肉的基本款,還有彰化人最喜愛,靠近小腿部位的「圈仔」,與里肌上層的「二延」(或又稱二緣、離緣或二層肉),另也有罕見的「豬皮」,一頭豬只有兩塊的「腳筋」,以及「豬腳」,甚至是帶骨的「全瘦」等部位,愛哪一味,任君挑選。
「魚市」的另一特點,在於爌肉的份量大,「看起來『足歹』(tsiok-pháinn,很兇的意思)。」邱明憲傳神地解釋。原因在於,「魚市」的前身是創辦於日治時代的「杏花村」食堂,以辦桌菜起家的業者雖然傳承到了第五代,料理澎拜的重視程度一如過往。
到底為什麼彰化人如此熱愛爌肉飯呢?即便不是用餐時段的彰化市區,仍可看到耐心排隊的人龍,不光是觀光客,就連本地人都在行伍之內。「老朱阿贊」的第三代接班人朱大哥給了我某種解釋:「彰化人吃爌肉飯,是吃一種感情,這是吃爌肉飯的最高境界。」即便店面毫無裝潢可言,甚至經過搬遷,就如他的店面一般,今日落腳在民生國小前,但在這以前,歷經三代的傳承,甚至遷址,多次歇業後再復業,仍有不少老客人依舊死心塌地追隨,有人尋的是從童年時代深植記憶裡的熟悉口味,有人則把爌肉飯店家當成自家食堂,一個禮拜固定來好幾趟,與店家熟識到連舀湯、夾肉都自己動手。
仔細想想,也如邱明憲分享的:「從小只要考試、上班前,爸爸都會交代,先去吃一碗爌肉飯,才能補充精神。」雖然台灣早已脫離物資珍稀的農業社會,但「民以食為天」仍是不變的鐵律,一塊噴香的肉,與一碗米飯,便是日常豐足的標準,隨時為自己的生活打打氣,重新出發,何須過多理由?這種唾手可得的幸福,或許正是這滋味能雋永流傳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