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位於菲律賓海板塊及歐亞板塊的交界處,頻繁的造山運動造就了山脈地形及地熱資源。本期《台灣光華》以全台各地溫泉為主軸,向外延伸水療、景觀、物產、溫泉文化等在地觀光資源,你知道北投的青磺泉還有另一個稱號「鐳泉」?為什麼瀧乃湯就像是浴場界的雜貨店?綠島的朝日溫泉內另有一專供遊客煮食的泉池,可以煮出溏心的溫泉蛋?以及到宜蘭蘇澳冷泉公園周遭的旅館,可以泡到汽水澡?這些問題的答案盡在本期封面故事當中。
阿里山森林鐵路歷經2009年莫拉克等數個風災影響,中斷了15年,終於在2024年7月全線通車。本期以專題報導方式,帶領讀者一探鐵路沿線隧道與車站的修復過程,以及文資保存與在地記憶的故事;此外,獲得台東縣政府的支持,遴選池上、關山、玉里、富里作為示範鄉鎮,先從「食物」建立在地微型產業的「慢食」活動,迄今已逾12個年頭,讓我們跟著台東慢食節主理人郭麗津,以及在地慢食店家的經營團隊,回顧這一路以來推動慢食文化的發展歷程。
而《台灣光華》海外採訪團隊,此次專訪到在印度經商的台灣知名企業「研華公司」及「東元電機」,一個在全球工業電腦市佔率排名第一、另一個則是全球第三大的電動馬達供應商,看台灣企業如何在海外開疆闢土,再創台灣產業奇蹟。
還有十年一次,首度移師亞洲舉辦的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超音波、鐵電體應用與頻率控制聯合研討會(IEEE UFFC-JS)。大會主席徐萬泰在接受《台灣光華》專訪時指出:「我們希望證明,台灣除了半導體以外,還有很多可以發揚光大的東西。」另一位重量級大會共同主席李百祺,也娓娓道來當初爭取在台北舉辦的艱辛過程。
尤其這場為期五天的聯合年會,匯聚了全球55家致力超音波、頻率控制和鐵電領域的工商業者,總計2,300位工程師、學者與研究生來台參加,發表了1,600篇通過審核的學術論文,除了帶來企業界的新技術動能,也為台灣堅強的科技研發實力,注入了一劑強心針,讓「Made in Taiwan」的品牌,再次閃耀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