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投博物館生活圈
前人打下基礎,當代北投人強烈的社區營造意識,也為家鄉的繁盛盡了心力。
原為推展北投溫泉觀光而興的新北投車站,1988年因台鐵淡水線全線終止而廢站,整個站體被民間企業收藏在彰化的台灣民俗村。隨著文資保存觀念的提升,在學者、居民、地方文史工作者等多方奔走下,終於在2013年盼到了新北投車站回家的好消息。經過修復重組,在2017年再現風華,木頭站體、銅板屋頂、老虎窗,新北投車站是淡水線鐵路僅存的站體,為百年的鐵道歷史留下見證。
同樣面臨拆除命運的,還有北投公共浴場。林智海表示,戰後的北投公共浴場建築曾作為民眾服務社、派出所,甚至當過婚宴場地,但最終成了廢墟,「小時候我們都叫它鬼屋。」幸好,因纜車議題凝聚了地方意識,最後北投公共浴場被指定為古蹟保留下來,成為溫泉博物館。
這棟由日人森山松之助打造的和洋混和建築,二樓設有榻榻米大廳,供民眾泡湯後休息,一旁的望樓能眺望觀音山夕照;而一樓的大浴池則採用了羅馬柱式的風格,外側迴廊牆上鑲嵌彩繪玻璃,當陽光灑落浴場,玻璃的色彩折射在氤氳的空間,在裡頭泡湯頓時成了超現實的魔幻時刻。
如今浴池雖已不再供泡湯之用,人們卻得以在此認識北投溫泉的發展,還能欣賞孕育自北投溪、具放射性,也是唯一用台灣地名命名登上國際地質圈的珍稀礦物「北投石」。
身為北投囝仔,林智海說起小時候學校都會有叔叔阿姨來講北投的故事,讓他心生對家鄉的認同,決心留在北投以文化導覽的方式,讓更多人認識故鄉。在北投長大的楊燁,費心蒐羅北投的文物,甚至不惜在日本拍賣網站以兩萬元競標一張明信片,北投文史研究,是他決心用一輩子做好的工作。
泡完湯,通體舒暢,讓人回味再三,北投故事的深邃迷人也令人難忘,邀請你親自探訪,寫下你與北投的篇章。
歷經許多波折才被保留的新北投車站,是淡水線鐵路僅存站體,見證百年的鐵道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