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台灣的甜有兩種,一種是分享的甜,一種就是神明的保佑。」《我的幸福糕餅鋪》作者張尊禎在接受《光華》專訪時說道。「糖」曾為台灣重要出口品,為台灣賺取大量外匯,這些甜蜜滋味在重要節慶日子裡,成為許多人記憶中的美好印記。本期封面故事,將從古早味零食(麻粩、糕點、新港飴)、傳統創新(鳳梨酥、奶油酥餅、綠豆椪),到鹹甜滋味(竹塹餅、咖哩餅),以及新住民朋友所帶來的椰糖、娘惹糕、棕櫚糖等,滿足讀者的甜蜜味蕾。
除了甜蜜滋味,本期《光華》還前進曾串起台灣西部交通與經濟要道的西螺大橋。「對西螺人來說,西螺大橋是家鄉的圖騰,我們希望保有她的時代意義,連結在地文化,讓她源遠流長。」螺陽文教基金會執行常務董事何美慧說。2001、2005年雲林及彰化分別將西螺大橋指定為歷史建築,橋上31處宛如隧道般的鋼拱,伴隨橋面上的文化慶典、藝術展演,以及與老街觀光的結合,延續這座時代之橋的風華史蹟。
此外,每年冬天的南台灣山谷,都會有數十萬隻的紫斑蝶群聚越冬,有些像是葡萄般成串停在枝條上休息;有些則停棲在山溝中喝水,宛如蝴蝶地毯。如此獨特的生態景象,吸引了CNN、BBC、國家地理頻道等國際媒體前來取景追蝶。而這些紫斑蝶度冬時都在做些什麼?要怎麼分辨台灣主要的四種紫斑蝶?盡在本期報導當中。
而延續前一期的「菲律賓」海外採訪報導,本期特別介紹在菲律賓的台灣技術團及相關NGO組織,如何運用「台灣經驗」來改善當地的生活,如同台灣技術團團長李泰昌所說:「我們試著在他們種植的作物種類裡,找出一些更耐當地氣候條件的品種,增加作物的多樣性,讓農民有更多元的品種選擇。」
還有馬紹爾群島共和國駐台大使卡蒂爾的專訪、台灣工研院中分院開發的植物蛋、植物基龍蝦,以及食品新創Lypid推出全球第一塊植物五花肉,為替代性蛋白質提供解方,展現出台灣的科研潛力。再加上本期攝影徵件的主題「原民意象與生活」,讓這些出自台灣的意象符碼,深深烙印在每個讀者的心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