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醃漬」為先民儲存食物之傳統工法,兼具收藏、送禮,甚至有些在早期是逢年過節才吃得到的美味,本期《光華》封面故事以「蔬菜」、「水果」、「肉品」、「海鮮」等作分類,透過了解各地之醃漬物,帶讀者一探該地之歷史與族群文化。
充滿新春氣息的,還有每年元宵期間,總是推出令人眼睛一亮作品的洪新富老師的專訪。這次藉由他的巧手與創意,讓台灣特有生物,透過紙雕技藝,靈活展現。洪新富在接受專訪時提及:「紙雕設計不是靠電腦繪圖,而是靠結構、力學建構,再經不斷試驗,才能用一張紙變出有骨架又具動物特徵的作品。」
此外,掛在陽台、窗上,色彩繽紛的老花磚,勾起了許許多多在外工作、為生活打拼的人的老家回憶。這個1950~1970年代在台灣大量運用與製作的工法,也象徵了那個時代的產物。南華大學建築與景觀學系副教授陳正哲,同時也是台南、嘉義地區老屋調查、修復的專家,他在受訪時指出:「講到鐵窗『花』,會用曲線來設計製作,它追求的就是一種工藝,是藝術的表達。」其它各式各樣有趣的窗花設計與故事,盡在本期報導當中。
充滿熱鬧氛圍的,還有獲外交部之邀赴越南河內、胡志民市進行文化交流的十鼓擊樂團,2022年適逢台灣與越南互設代表處30周年,駐越南代表處舉辦「2022年台灣文化與觀光推廣活動」,十鼓擊樂團以台灣鄉野傳奇、民俗廟會、山林風光為軸線,編織出以「台灣印記」為題的演出內容,兩天的演出,共吸引了超過萬人觀賞。
同樣飄洋過海的,還有臺灣博物館所舉辦的「百年對話:跨國移動者與藏品的相遇特展」,這些從日治時期遺留下來的南洋藏品,涵蓋食衣住行育樂等生活共通物件,也促成了館方與東南亞各界人士,以及當地文史工作者的互動與交流。再加上2022年國際青年大使的交流分享、國立歷史博物館的館藏《寶島長春圖》、「新鮮漁貨的滋味──漁業與漁產」的全民徵件主題,本期從飲食、藝文、工藝及國際交流等面向,讓您在年假期間,透過《光華》的報導,拓展您對寶島台灣的豐富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