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招拆招,過盡千帆
登船只是引導作業的第一步,接下來才是引水人展現真功夫的時候。船要順利進港靠岸,必須天時、地利、人和三者配合,缺一不可。
引水人的工作不分晝夜、全年無休,只要有船進出,就需要引水人服務。一年下來,一位引水人平均至少出勤上百趟任務,要面對各種不同的船隻和船員,下達正確的指令,是一大挑戰。
方信雄表示,船隻操作的原理大同小異,無非就是動力與方向的控制,只要掌握基本原則,不管是百年老船,或是高科技新船,都能順利應對。
新船儀器先進,配備齊全,比較容易操作,指揮起來也相對輕鬆,但是設備一旦故障,就得靠引水人的智慧與經驗解決。
舉例來說,現在新造的船隻通常都有「側推」的機能,讓船隻可以左右橫移,增加操作靈活度,在進港作業時能節省很多時間。萬一「側推」功能故障,就得加派拖船來協助。
老船的難度更高。以基隆港曾接待過船齡百年、日本籍南極探險船「宗谷號」為例,「這種船只有書上才看得到,把它停靠好的時候,真的很有成就感。」方信雄說,現在的船隻都配備有雷達和衛星定位,百年老船少了這些裝備就像是閉著眼睛走路,引水人必須靠記憶去閃避暗礁,並解讀潮水流向,以掌握進港的角度,同時與拖船保持聯繫,調整方向與速度。
不管船頭朝內朝外、左舷或是右舷靠岸,老練的引水人可以針對船公司、船長或是港口的要求,提供各種處理方案。「我們的目標很簡單,用最短的時間讓船安全停靠,」鄭江山充滿自信地說。
要擁有見招拆招的功力,除了自己苦練,更需要師父引進門。考取引水人資格的新人,必須在該港口實習3個月,跟隨前輩學習各種引船訣竅。
和一般師徒制有所不同,引水人並非一對一教學,新人可以向每位前輩學習,截長補短。
比方說進港時的視覺輔助點,有人習慣看山、有人習慣看建築物。「看山好處是位置固定不會變動,但是距離船身較遠,不好拿捏角度;建築物的距離較近,角度可以抓的比較準,但是可能會有拆除改建、或外觀改變的情況。」鄭江山說。
在要求精準的入港作業中,每個細節都可能造成影響,因此必須加倍謹慎,多學幾招,隨時因應突發狀況。
當狀況發生時,除了依靠引水人本身的技術與經驗,還需要船上工作人員的配合。有些船長相當尊敬引水人,對於他們的建議幾乎是照單全收,這種情況下,工作自然容易許多。但也有自我意識較強烈的船長,覺得自己更專業,引水人就只能配合船長的要求,提供輔助意見。
自信源於老練的經驗,資深引水人鄭江山隨時準備面對各種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