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著潮汐的西岸定置漁場
相較東部看海流決定起網時間,西岸漁場的起網時間更加緊迫。新竹明發定置漁場老闆鄭明發指出,西岸的漲退時間約六小時一次,因此必須抓緊時間出海。
過往使用單頭網具的明發漁場,一天最多只能收一次漁獲,而為了增加起網次數,鄭明發研發出獨特的「雙頭單落網」,搭配精準掌握漲退潮時間,讓北面和南面的箱網分別能在漲退潮時撈捕漁獲。
網具之於定置漁場是命脈,更是重要的工作夥伴,因此每年七、八月是定置漁場的休漁季,除了要躲颱風,還要趁機清洗網具。
一組網具一年在海下的時間約10個月,對底棲魚類來說,石包是他們喜愛的礁石環境;對海藻和藤壺附著性生物來說,網具是個良好住所。雖然是個與海洋共榮的人造棲息地,但網具同時也會因為這些住民而受到影響,尤其是過多的藤壺或海藻,會讓網具過重,進而干擾判斷起網。
因此花了兩、三天收回岸上的大片漁網,需先經過高壓水柱清洗附著在上面的生物,接著再針對破裂的網目進行修補,平常在海上與浪拚搏的漁人們,面對珍貴的網具也不得不放輕動作,操作手上的針梭為網具加固。
另外,颱風也是網具的一大天敵,鄭明發對此更有切身之痛。曾跑過遠洋漁船的他,面對大浪毫不畏懼,也對掌舵於海上有十足信心,但過去他曾為了捕撈價值較高的底層魚,冒險將漁網多放了幾天,沒想到價值上千萬的網具一夕間全沒了,時過境遷,兩次的大損失仍是歷歷在目。
但這兩次的重大損失並沒有澆熄他對定置漁場的熱情,即使在漁場工作已經36年,他仍熱愛這份工作,並希望能讓更多人能了解這個產業。
除了自己經營社群,向想買漁貨的客人宣導各種友善海洋知識;鄭明發為了讓民眾能親眼看到定置漁場起網的過程,更砸重金買了一艘觀光船,讓消費者不只能吃到最新鮮的漁貨,還能親眼看到魚隻在眼前跳動;另外,他也與教育單位合作,希望透過教學來讓更多人認識定置漁場。
雙頭單落網的漁網設計是鄭明發成功增加起網次數的關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