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工廠,也是生態園區
踏入宏遠的偌大廠區,只見中央的迢迢大路望不見底,廣達23甲的規模,首先印入眼簾的是一汪生態池,四周還長滿了風箱樹、水社柳、齒葉夜睡蓮、台灣萍蓬草等植物,池旁小徑還有鴨子大搖大擺,竟然完全不怕人,在建築周邊的,則是無所不在的高大綠樹與爬藤植物,儼然顛覆了工廠的既定印象。
全球氣候變異的現在,夏季屢屢逼近40℃的高溫,沒有冷氣空調的辦公室,卻沒有想像中的燠熱。迎接我們的是宏遠興業總經理室協理曾一正,他一把推開玻璃窗,一片蒼鬱的遮蔭襲來,這才讓人意會過來,「這是我們的綠色窗簾。」曾一正說。
宏遠的環保永續推動得早,2007年就開始力行,當年總經理葉清來的一聲號令,讓各部門如火如荼地動員,曾一正回憶著當時,負責生態池工程的他,甚至跑到屏科大、洲仔濕地、荒野保護協會,向生態專家請益,也為工廠帶回了不少稀有種。
作環保,並不需要高深的學問,這是宏遠得到的經驗。
「簡單、便利、低成本」是奉行的原則,從最簡單的綠化,積極種樹、種爬藤類植物開始,也大興土木在園區內建了四個生態池,建築周邊加裝水霧機,地面上捨傳統的柏油路改用自行製造、透氣透水的環保磚,室內改用節能電扇等,短短一年,全廠區就宣布全面停開冷氣。
成立了31年的工廠,經過循環經濟的洗禮,就如同陳宏恩的一段話:「在數位轉型、循環經濟的趨勢下,所有的紡織品都得經過這一段。通過的,就像電玩遊戲裡的角色裝備,擁有的裝備越多,角色越強,競爭力也越高。」
當我們踏入獲得鑽石級綠建築標章的紡織廠,這幢經過大改造的老廠房,過去為了降溫、全日運轉的冷凍機已經停機封存,被取代的,是一整面的水簾牆與巨大的排風扇,站在室內,竟能感覺到流動的徐徐微風。
提升綠實力的方案實在很多,小到重複利用出貨用的紙箱,或者運用保溫棉為機台保溫,避免熱能逸散,也可以加裝節能的廢熱回收機等。甚至在過去,染整階段所產生的煤渣,一天就超過十噸,原本需要動用卡車來清運,現在自行加工成可對外銷售的磚材,不僅省下大筆開銷,竟還能從中獲利。
工業耗能的尺度規模對一般人來說著實難以想像,尤其對於宏遠這種經過垂直整合,涵蓋紡紗、織布、染整、成衣各個環節的大型工廠,總的下來每年省下的費用竟高達2億元之譜。
由宏遠自行開發,以煤渣製作成的磚材,不僅落實零排放,零售價格遠低於同類型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