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研發,布局未來
一台工具機要運作,除了機械的實體,還需要關鍵的核心零組件──控制器。素有工具機大腦之稱的控制器,就好比是腦幹與神經,讓機台能依照程式的指令來控制作業流程,讓生產製程更為精準。在過去,全球的控制器主要由日本、德國主導,麥朝創以汽車比喻早期台灣業界的狀況,就像是會製造汽車,卻沒有掌握引擎的技術。
然而在講求智慧製造的物聯網時代,擁有控制器的自主權,才能增加工具機的附加價值。因此,工研院在過去十年,費了許多心力研發高階的國產電腦數值控制器(CNC),並成功技轉,以期能協助廠商開發客製化的工具機,幫助產業邁向工業4.0。麥朝創表示,「目前台灣的CNC年產量大約是8~10萬套,年產值超過30~50億台幣。」為產業注入不少活水。
這幾年台灣的工具機產業面對國際一波波自動化、大數據、物聯網等智慧製造的浪潮,尚在浪中打滾,方站穩腳步,卻緊接著迎來淨零排放、碳中和等氣候變遷議題。台灣工具機暨零組件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許文憲表示,不論談的是工業4.0的智慧製造,或是碳中和,都必須一步一步來,「要做到工業4.0,要先有自動化,再來大數據收集,走過這段歷程才有辦法去做碳中和。」
許文憲建議,一台工具機包含了眾多零件,必須由產官學合作,將設備展開盤點,分析各環節的碳排放,公會再協助將資訊提供給產業,去思考進一步的優化。而工研院則與大學合作,簽署「逢甲大學產學研碳中和聯盟」,協助工具機業者碳盤查,了解機器的耗能狀況,進一步做到智慧排程,讓工具機在大數據的分析下,用起來更節能省電,幫助產業對症下藥。
作為產業堅實的後盾,工研院研發的高階工具機主軸驅動器減碳技術,相比傳統驅動器,能減少七成能耗,並符合歐盟能效管制、最高級別能源效率IE2的節能等級,明年歐盟的碳關稅試行上路,這將是能與國際接軌的節能減碳解決方案。
深知淨零的刻不容緩,許文憲帶領哈伯朝智慧節能方向前進,讓台灣的冷卻機站穩國際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