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變多數,油光可鑒
仔細探詢,穿著深綠連身工作服、高筒束口雨靴的陳生慶、陳致甫,兩人既不是農家第二代,也不是南投國姓人,讓人好奇這兩位「型男」為何會專職投入油茶的種植與製作?
原來陳致甫的父親陳文雄,因為食安風暴,八年前將五甲地的檳榔園轉作,種下一萬顆油茶籽,剛滿五年油茶樹正要結果收成之際,卻無人可做。原本在人本教育基金會、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上班的兩人,2021年因疫情居家上班,回到南投,毅然決然辭去工作,轉作青農。
從在桌前敲打鍵盤到手拿除草機、鐮刀,陳生慶戲稱「無縫接軌」。他笑著說,雖然農事體力真的很辛苦,每天農作都像爬了一座小山,但是「徹底勞動後卻有一種踏實的寧靜感。」最重要的是,他們把檳榔廢園轉作油茶當成是一種社會運動。
陳生慶分析,從過去在人本教育基金會提倡「不打小孩」,在動社提倡經濟動物的福利,到現在耕種只佔不到百分之十的油茶樹,「我們一直都只是少數,但是社會的進步,就是靠少數的努力。」將少數變成多數。
「我們希望翻轉大家認知,新鮮的台灣籽苦茶油,不只不苦.沒有油耗味,而且從營養價值或是烹飪的便利性來說,真的可以完勝橄欖油。」取得橄欖油侍酒師執照的陳生慶認為,用在地的油配在地的食材,苦茶油可以成為代表台灣的飲食文化。
小島大果目前亦與花蓮農友契作,生產「花蓮產區苦茶油」,鑒於這兩年供不應求的佳績,小島大果希望成為檳榔樹轉作的模範,繼續推動檳榔廢園轉作,未來計劃在南投國姓鄉成立產銷班,翻轉南投是檳榔樹大本營的事實。兩位青農認為:「我們成為農民後發現,台灣真的不缺好的農作物,但缺的是對土地的信心,與看待自己的眼光。」透過台灣的寶藏──苦茶油,讓大家看見土地的價值,讓消費者對台灣的作物感到驕傲。
小島大果用棉麻胚布包裝象徵台灣農產寶藏的苦茶油,並以檳榔葉鞘裝幀,象徵是檳榔樹廢園轉作。
作法簡單的苦茶油拌麵線,吃巧也吃飽,既養生又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