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裡跌倒,哪裡站起來
台語有句話:「打斷手骨顛倒勇」,鼓勵人不畏困難挫敗,有志者事竟成,恰可形容台灣豬肉產業。台灣的養豬產業在慘痛的經驗中建立起生物防治的觀念。管制畜殖場人流、車流、物流,確實地為豬隻施打疫苗,高達九成的覆蓋率,讓口蹄疫逐漸在台灣絕跡。農政單位歷經長期的監測,逐步拔針,在全面停打口蹄疫疫苗後,仍無病例發生,終於在2020年經世界動物衛生組織(WOAH)認定台灣為口蹄疫非疫區。在歷經23年後,台灣的豬隻疫病防治大步往前邁進。
或許正是有了防治口蹄疫的經驗,2018年台灣豬肉產業,除了口蹄疫拔針,更成功擋下非洲豬瘟在亞洲擴散的危機。
經營國產豬肉品牌「活菌豬」的嘉一香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國訓分享自身防疫經驗,他說,早期談生意就是到養殖場,現在豬農都學乖了,一定是約在外面咖啡廳,不會讓人進到現場。員工在進入養豬場前,不僅要洗澡消毒,還必須先在隔離室住兩天,接著會在指甲、頭髮、鼻腔採樣,檢驗確定沒有非洲豬瘟的陽性反應才能放行。
非洲豬瘟的傳染力高,對豬隻的致死率高達百分之百,且尚無藥物或疫苗可以防治,令人聞之色變。非洲豬瘟病毒的耐候性極強,可存活在豬舍一個月、冷藏豬肉 100 天、冷凍豬肉 1,000 天,獸醫出身的台糖畜殖事業部副執行長溫元文形容,就像忍者一樣,可以藏在任何一個地方,一不留神就進到豬場。放眼台灣周遭的國家,幾乎全部淪陷,僅台灣與日本屬於非洲豬瘟非疫區,而台灣之所以能擋下,則是官方與民間齊力的成果。各部會嚴陣以待,關務署查緝邊境、交通部防守陸海空運、移民署向移民工宣導、環保署把關廚餘的高溫消毒等,再加上所有農戶的全力配合,才得以守住。
如今,台灣在豬隻疾病的防治更上層樓,正努力實踐在2025年成為豬瘟非疫區。自日治時期在本土出現的豬瘟,發生率曾高達八成以上,但自2006年起,台灣已不再有病例出現。經過哨兵豬的測試,多方的密切監測,台灣自今年逐步停止施打豬瘟疫苗,若一年都沒有病例,即可向WOAH申請成為豬瘟非疫區。如此一來,台灣便成為亞洲唯一三大豬隻疾病非疫區的國家,拿到生鮮豬肉外銷日本的門票。陳吉仲表示,重大疫病如果管控好,不僅讓台灣豬肉在品質、安全上,獲得更多國外消費者的認同,更重要的是,能降低農民的養殖成本、增加競爭力。
台灣的豬肉屠宰、加工與時俱進,以接軌國際為目標。圖為嘉一香的肉品分切作業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