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藷加工,打開國際市場
甘藷是耐旱作物,需水僅水稻的三成,莖向四周蔓延生長,葉子行光合作用,由根部吸收養分及水分,肥大後形成貯藏養分的甘藷。
常溫下甘藷保存約兩周就會發芽,現外銷以加工為主,業者導入冷鏈技術後,可以延長八至十個月,確保整年度供貨,減少從生產端到消費端貯運過程的耗損。
全台栽種甘藷面積最大的鄉鎮雲林水林,主要栽種台農57號,農友們組成合作社契作、產製,透過「阿甘薯叔」品牌販售行銷。
台灣農作常因供需失調,價格產生大幅波動,血本無歸,2000年時任水林鄉瓊埔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的蘇淵源,力促在五星級飯店擔任廣東菜主廚的兒子蘇嘉益返鄉研發地瓜餐,幫農民去化地瓜、提高附加價值。
2013年蘇淵源成立保證責任雲林縣瓊埔合作農場,向農民契作,逐步建立產銷履歷,並引入健康種苗技術、裝設田間智慧環境監控系統,隨後取得產銷履歷驗證及「全球良好農業規範」(Global G.A.P.)認證。蘇嘉益則負責食品研發、加工,成立「阿甘薯叔」品牌銷售,打造種植、冷鏈、加工、行銷一條龍的產業鏈。來自瓊埔合作農場的甘薯,現為超商龍頭7-11的現蒸地瓜來源,「阿甘薯叔」的商品還行銷日、星、港、澳、馬來西亞等國。
「我在飯店掌廚,對商品開發較有想法,知道消費者的口味。」蘇嘉益說。他結合雲林花生製成「花生薯叔」;結合萬丹物產紅豆作為內餡,製成紅豆地瓜球。他還開發地瓜可樂餅,搭配山藥製成消暑的地瓜山藥紅豆湯、冬令食補的地瓜山藥雞湯,頗受港人喜愛,日本消費者則偏愛台農57號製成的炸藷片,雙色地瓜脆片外銷至東京等地,冰凍地瓜則銷往美國華人市場。
蘇嘉益說,地瓜(甘藷)從甜品進階到餐桌主菜,「用最優質的台灣農產品,不使用添加物,展現原始的風味,創造『食尚地瓜』。」
台南新化的瓜瓜園,創辦人邱木城賣地瓜40年,他從零售批發起家,1980年代麥當勞進入台灣刮起薯條旋風,邱木城靈機一動,將賣相不佳的地瓜削成藷條,擠壓成泥製藷塊,成功打進頂呱呱、香雞城通路,隨後成立加工廠跨足加工領域,還取得清真認證,現為全家「夯番薯」的供應商。今(2024)年在農業部的見證下,瓜瓜園與日本業者簽訂MOU,將甘藷商品賣進沖繩。
為了品質一致,20多年前瓜瓜園向農民契作甘藷,外銷冰烤地瓜、藷片等,現在契作面積高達1,000多公頃,近年也專注於供應農民健康種苗、專業代耕,附設的瓜瓜園地瓜生態故事館現為食農教育館,解說甘藷的故事,現場還可動手挖地瓜、吃地瓜餐。
彰化的慶全科技農業股份有限公司,則專注在生鮮批發甘藷。「我們持續研發抑芽、保鮮技術,做為農民的後盾。」嘉義分所所長方怡丹說。
雲林水林的甘藷農友們上下游整合,將甘藷以加工產品銷往國外。(阿甘薯叔提供)
甘藷在台灣已擺脫廉價形象,是連結歷史與文化的民族食物。
蘇嘉益開發包餡的地瓜球,深受國內外市場歡迎。 (阿甘薯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