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入平面畫作,沉浸互動
當觀眾可以走進平面的畫作或相片中,是多麼奇妙的體驗。由黃心健和張文杰共同導演的《郭雪湖:望鄉三態》,不但獲得2020年新加坡第三屆亞洲影藝創意大獎 National Winner「最佳沉浸獎」,2021年更得到國際大獎iF入圍肯定,同時榮獲被譽為設計界奧斯卡獎的義大利A’ Design Award設計大獎。
「我們運用『赤崁樓暮色』、『淡江泊舟』、『南街殷賑』三幅郭雪湖經典畫作,以心思、眼凝、嚮往三個主題,做出空間、時間、體驗三種VR互動。」張文杰說。觀賞者穿戴VR裝置,彷彿置身在1930年大稻埕熱鬧的節慶氛圍中。結合「我鄉和他域」,交錯「彼時和此刻」,融貫「畫心與眾感」,廣告人出身的張文杰擅長行銷包裝,也是藝術與市場的介接人,讓高冷的藝術走入人群,創造「曲高和眾」的熱門話題。
以畫作為原創發想,是目前VR創作十分熟稔的技法。例如2019年在高雄美術館展出的《宇宙何許》,除了將現代水墨之父劉國松的作品以傳統平面方式展示,更以觀、戲、入三幕VR,將觀賞者引領進入「開天闢地」、「畫若步弈」、「地球何許」三種不同的境界。這種「以動入靜」的沉浸方式,讓觀賞者置身大師雄奇勇健的筆觸裡,在抽象造形的創作中,漫遊在山、海及外太空;同時可以透過延伸雙手的控制器,感受到仰面向天,雙手承接凌空灑落的萬千墨點;更可以撥動彩色池水,產生層層漣漪,享受與畫作零距離的美妙互動體驗。
愛迪斯科技公司與國立台灣美術館合作的《左營蓮池潭》VR,也是運用李明則樸拙的素人畫作,在緬懷故里的鄉情中,融入充滿台灣鄉土味的神話劇情。「觀眾可以在騎馬機上,雙手握住控制器,體驗衝鋒陷陣,四面追擊的臨場感。」在VR虛擬實境中,觀眾化身除暴安良的俠客,用想像力來體驗李明則充滿童趣的蓬萊仙島。
由黃心健策展的2021年「台北/福爾摩沙花園」,由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與瑞意創科合作,描寫客家風情的《浮光童夢》VR,用數位科技展現台灣純樸的風土人文,極獲各方好評。
該片依據六堆客家庄園珍貴的老照片,刻劃出擬真的五溝水場景。走進熟稔的鄉間小路,觀眾彷彿坐在水牛和烏龜背上,遊走在溪水中,流動的水草觸手可及。這些細膩的場景,都是由人工完成。「製作一部VR,最短也要八個月。」工程師長時間配置沉重的頭戴式顯示器,緊盯螢幕,細膩繪製。每一秒虛實之間的體驗,背後都是眾人的心血結晶。
運用「赤崁樓暮色」、「淡江泊舟」、「南街殷賑」三幅郭雪湖經典畫作,做出空間、時間、體驗三種VR互動。(黃心健提供)
VR的製作,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每一秒虛實之間的體驗,背後都是眾人的心血結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