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音樂場域的未來圖像
顯然,隨著技術端的成熟,4G乃至5G的高速網路條件之下,虛擬實境(VR)、擴增實境(AR),乃至動態容積捕捉(Volumetric Capture)等技術的到位,猶如電影《一級玩家》所展現的虛擬實境「新綠洲」,已非遙遠的空中閣樓。雖然蔡遵弘開玩笑說:「現在大家談論的元宇宙,概念不就像以前我們玩的MMORPG遊戲(大型多人線上角色扮演遊戲)?」當然,隨著時代更迭依舊有所不同,更高的頻寬與更精緻的畫質,再加上虛擬影像的即時傳遞,當代的數位體驗遠比以往更加擬真。
以流行音樂產業為例,2021年串聯全球60多位藝人的「Global Citizen Live」(全球公民現場演唱會),英國樂團Coldplay邀請韓國男子團體BTS以全席影像的方式共同演唱單曲〈My Universe〉,造成轟動。同年度,台灣獨立樂團「美秀集團」與HTC合作開發的「Viverse」合作,運用虛擬平台「Beatday」舉辦演唱會,觀眾戴上VR眼鏡,進入虛擬演唱會,除了擁有虛擬角色,還能購買虛擬產品直接使用,沉浸感同樣讓人耳目一新。
雖然異地共演的應用與虛擬展演的體驗尚未普及,然而有別與線下(實體)的線上演唱會,在疫情期間卻大行其道,這原本無非因應疫情才催生出的應變之道,卻也悄然改變了流行音樂產業的生態圈。
被譽為五月天演唱會御用團隊的「必應創造」便表示,從門票動輒數千的線下演唱會,開始轉向製作線上版本,嘗試初期不僅觀看模式、消費方式都令觀眾覺得陌生,就連製作端亦是「懵懵懂懂,充滿不確定感」,就連售票亦只敢訂出百元左右的價格。直到現在,觀眾習以為常,「消費習慣逐漸被養成,我們(製作單位)需要具備的能力與目標,各環節都已經駕輕就熟許多。」必應創造技術總監譚明文直言。
然而令人好奇的是,線上、線下演唱會之間的區隔為何?倘若疫情趨緩,線上演唱會是否終歸成為當下此刻的曇花一現?對於製作經驗豐富的必應創造,深諳兩者的重大差異,「線下演唱會是一種社會現象,人與人與空間的組成,甚至音壓、氣味、氛圍的加入,創造出集體歡愉的記憶。這樣的情境,無法用線上演出輕易取代。」必應創造創意總監吳育璇直言。「線上演唱會則因為完全不受空間與地域的限制,是截然不同的思維。」譚明文亦說。
最顯著的例證便是,去年底疫情緩和,即便跨年活動並不受影響,五月天仍推出線上、線下雙版本演唱會。也為了強化兩者之間的不同,製作團隊利用頻繁的轉場與華麗的運鏡,加上強烈的空間氛圍,去凸顯出線上演唱會不受場地囿限的優勢,希望能做到線上、線下「讓觀眾都能買單」。
由此來看,線上演唱會絕非只是線下演唱會的臨時替代方案。對於面對分眾閱讀市場的瞬息萬變,如何與觀眾並進嘗試與創新,更屬勢在必行。過往的流行音樂產業,除了MV以外尚無其他類型的線上影音產品,線上演唱會的形式,不僅可補其不足,其互動性也更合乎自媒體時代觀眾的期待,「一場長時間的Show,如何能抓住觀眾的眼球,除了藝人的名氣與炫技的運鏡等等,觀眾還會期待自己被看見。而這絕對會需要在高速、低延遲,能夠雙向互動的網路背景下才能夠完成。」吳育璇說。
「回川CONATION」的現場,虛擬展廳不受時空限制、24小時開放,並且可同時容納、播映所有的作品。(蔡遵弘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