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新竹新埔老街旁的百年老樹區是自己的童年回憶,其中一棵老樹就座落在鄰里的巷子口,它突出於水泥空地上,孤伶伶地被一些低矮的紅磚屋所環繞。三不五時我都會過去跟那棵老樹說說話,吐露些生活上的瑣事,時間一久,它就像是有靈性般,颯颯的落葉聲,彷彿在回應著我當下的心情起伏。而輕撫著樹身的美麗紋路,就像在訴說著圍繞在其周遭的種種故事。
當然,有更多的老樹在荒郊野外,有的俊朗清麗,猶如仙人;有的盡情揮灑,猶如張牙舞爪般地無窮伸展;有的疊床架屋、相互糾纏,早已分不清彼此。如果徜徉在森林中,還有分布其間的野生動植物,以及隱藏在其中的種種趣事,「人知遊山樂,不知遊山學。人生天地間,息息宜通天地籥。」魏源的《遊山吟》就貼切地點出了遊山、知山及與之形神合一的旨趣。
而本期《光華》封面故事,就帶您深入山林,有位於台東鸞山的「森林文化博物館」巡禮,讓導覽老師Long帶大家體驗一日布農族的文化與生活;還有跟著生態學家走進山間,用科學量測來了解森林的生態與現況;以及看勤美集團如何將生活美學的設計融入自然,打造現代版的桃花源;還有「林下經濟」如何勾勒出生活、生產與生態共存的理想藍圖。
大自然為創意源泉的本質,但也有賴人們共同的珍惜與愛護。近年來,不論是運用微型感測器與大數據偵測空氣汙染的「空氣盒子」,還是從台北大稻埕開始的文化導覽「島內散步」,都對於提升台灣環境意識與文化作出了貢獻。而台灣今(2020)年也推出了以「新創之島」為概念的品牌識別系統Startup Island TAIWAN,希望能讓台灣新創的整體印象再次提升。
此外,在跨年捷運輸運的人潮中,看見了許多東南亞移工自發性地擔任志工的身影,大家不論來自何方,對這塊土地的向心力,正一點一滴地凝聚當中。緣於對家鄉老樹的記憶,台灣也是許許多多、來自四面八方的人的共同回憶,如同書畫家朱振南於桃園機場的出境長廊,以行草所書寫下的這一段話一樣:「在旅行的路上/有些事我們慢
慢講/有個熱情的地方/名字叫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