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產豐饒之台灣,在歷年來族群融合及飲食文化的刺激下,發展出各種蘊藏在地風土之獨特滋味。本期《光華》封面故事從一口吃進地方產物的潤餅、常民米食點心(鬆糕、狀元糕),以及特色酒吧和補身茶飲(冬瓜茶、菊花茶),邀請外國友人來台灣進行一場極富在地風味的味覺行旅。
此外,台灣有著東南亞最大的甘藷種原庫,高達1,400餘個甘藷品種,本期《光華》採訪團隊帶您一探甘藷在台灣的發展歷程與推展現況;同樣土生土長的「苦茶油」,近年來則在政府與民間的共同推廣下,蔚為風潮。看這營養價值不輸國外橄欖油的超級食用油,如何藉由層層把關,從栽培、產製到銷售,做出與進口茶籽的差異化,讓台灣苦茶油成為推往國際的精品。
「對南島族群來說,島嶼就像是一艘船,船上的資源有限,大家要互相幫忙,同舟一命。海是路,海洋不是阻隔,而是連接島嶼的道路。」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展示教育組組長方鈞瑋在接受《光華》專訪時說道。看台灣在南島族群中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以及藉由目前的考古實證與發現,述說千百年來台灣與世界交會的故事。
台灣與印度於1995年互設代表處,並即將於明(2025)年迎來30周年,而近年來兩國在新南向政策及印太合作夥伴的帶動下,不論是經濟或是文化層面,皆有長足進步。本期《光華》特別邀請印度台北協會(ITA)會長葉達夫接受專訪,談談兩國間文化上的異同,以及他接下來所期待親身體驗的「台灣清單」,讓台灣的美好永駐國際友人心目當中。
而受到ITA會長葉達夫讚譽有加的台灣森林,本期也有專題報導森林療癒師如何帶領民眾體驗山林的樂趣。加上本期「影像對話」單元的投稿主題「米香王國、稻田與稻米文化」,來自全台各地的投稿內容,豐富了多元主題的報導面向,也讓讀者與《光華》產生良性的互動循環,共同形塑出美麗寶島的深刻意象,並陪伴您度過每個閱讀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