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氣候變遷之全球性課題,台灣科學家們觀察大自然之敏感變化,以創新的研究題材與方法,呈現出台灣科研的堅強實力,亦將相關經驗分享至國際。本期《光華》封面故事從「數據防災」、「與水共生的城市」、「餐桌上的保種運動」、「海洋永續」、「颱風與地震的台灣經驗」等面向,記錄下台灣如何運用科技助攻,打造出「韌性」家園。
此外,森林覆蓋率高達六成的台灣,曾經大量出口樟腦油、香茅油,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助理教授楊智凱在接受《光華》專訪時提及:「早在200多年前,台灣的樟樹就已經風靡全世界了。」即使是同一個樹種,到了不同的生長環境,也會因微氣候的影響,產生出不同的香氣,本期將帶讀者尋蹤這充滿生氣的香氛之島。
而2021年由40萬人網路票選出之淡水新八景之一「真理大學建築群」,有哪些值得一看的古蹟、景點?其背後又有哪些人物故事?盡在本期報導當中;還有號稱「台北小馬尼拉」的中山北路三段,包括聖多福天主堂、金萬萬名店城、RJ Supermart連鎖超市……等,超過百家的菲律賓商店與餐館匯聚於此,形成一獨特之人文風景。
其他還有透過政府與民間的齊心協力,台灣陸續解除口蹄疫區並成功防堵非洲豬瘟,今(2023)年開始更是停打豬瘟疫苗,有望成為亞洲唯一讓三大豬隻疾病都在國土絕跡的國家。這是怎麼辦到的?整個產業鏈結與優化的關鍵又是什麼?讓《光華》編採團隊帶我們深入產地,一探究竟。
而位於花蓮的越南故事書屋,每周六的越語課堂上的互動與學習,成為呈現多元文化的學習場域。創辦人陶氏桂平日除了協助法院等司法機構擔任通譯工作外,今年還計劃巡迴十所學校,擔任多元文化的講師,透過新住民生命移動的跨界經驗,為台灣增添更多元的面貌。
不論是用科學解決民生或天災問題的科學家,還是用行動與關懷來照顧鄉里的慈善家,這些來自於各行各業,兢兢業業地為生活、為社會盡上一份心力的良善心念,透過《光華》的報導,不斷地累積與凝聚,並持續向海外展現台灣堅強的韌性與動人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