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史前時代說起
台越交流的密度,正在邁往歷史的高峰。但追溯淵源,絕非是南向、新南向政策推出後才開始。
澳洲大學考古學和自然史學系資深研究員洪曉純,曾經從越南南部挖掘到來自台灣花蓮豐田產的玉耳環,此一證據表明,台灣與越南的連結可追溯到2,000多年以前。
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教授蔣為文專攻台越比較文化,嫻熟越南歷史的他,為我們娓娓道來歷史上台越交會的重要時刻。
17世紀荷蘭人組成東印度公司,來到遠東地區經商,彼時就曾有越南人與荷蘭人同行來到北台灣,他們參與了紅毛城的興建,也曾在荷蘭人的麾下擔任士兵戍守。
明朝遺臣、鄭成功的舊屬陳上川,為了反清復明大業,曾經率3,000兵卒投靠越南北部的阮氏政權。被當地人稱「明鄉人」的他們,為政權領袖「阮主」授命為官,並協助開墾南方,因為開墾有功,陳上川死後被封為「上等神」。至今,胡志明市的明鄉嘉盛堂、邊和市的新鄰亭與七府古廟裡,都可見到陳上川的神像,農曆十月下旬,還會舉辦熱鬧盛大的祭祀與遶境活動。這段歷史,也影響了後來華人的移動路線,以居住南部為大宗,畢竟當年這裡,可是越南人與明鄉人共同開墾的哩!
另外,不可不提台灣史上第一部海外旅遊文學《海南雜著》。1835年,清道光年間,「開澎進士」蔡廷蘭赴福州參與科舉,考完後的他從金門料羅灣搭船,卻遇颱風意外登陸越南中部,歷經三個月後才返家。富文采的他將這一段奇遇寫成《海南雜著》,出版後再版不斷,居然還翻譯成越文、俄文、日文等語言,儼然是台灣國際級作家的鼻祖。
邊和市新鄰亭祭祀的陳上川神像,說明了台越之間的歷史淵源。(蔣為文提供)
在蔣為文的積極媒合與促成之下,台灣坊間出版多本越南主題專書。
蔣為文(中)率領台文筆會赴越南參加「越南文學國際推廣盛會」。(蔣為文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