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是船,海是路
遙想距今7,000年前,南島族群開始橫跨大洋的大遷移,散佈到太平洋和印度洋中的二萬多個島嶼,他們怎麼辦到的?走進史前館的「南島廳」,你或許可以得到解答。
南島族群是依使用南島語言所建構起來的人群和地理範圍。但史前館展示教育組組長方鈞瑋不從傳統南島族群的定義與分佈當作開場,反而從南島語族人看到的世界是什麼模樣當引子,引人思考。
展場入口,一張長得不太一樣的世界地圖印入眼簾,是策展人以麥卡托投影出的世界地圖,只是將日出的東方朝上,視角一轉換,我們看見大陸被海洋涵容在一起,南島族群分佈的島嶼散落在太平洋上,成了畫面的主體,像是串成鏈的珍珠,也像是玩跳房子的格子,這時海洋不是阻隔,反而成為連結島嶼的道路。
「對南島族群來說,島嶼就像是一艘船,船上的資源有限,大家要互相幫忙,同舟一命。海是路,海洋不是阻隔,而是連接島嶼的道路。」方鈞瑋解釋。南島族群的文化思維裡大概沒有「安土重遷」,血液裡更多是冒險的因子,「他們更願意去與鄰近的島嶼連結、交換,換取資源,在南島文化裡就有非常多的交換網路,這個也是對大自然的避險,如果有天這座島被颱風侵襲了,還可以去隔壁的島嶼避難,很具有現今韌性的概念。」方鈞瑋描繪著南島族群的生活日常。
這樣的跳島日常,讓南島族群在海上縱橫。15世紀,西班牙、葡萄牙人開始向外探索,當他們進到大洋洲,驚訝地發現島嶼上怎麼已經有人居住了!原初他們推測,南島族群是沒有目標的出海航行,遭暴風雨才漂流到各個島上,後來才發現他們是一群精於航海族群,在西方的航海科技尚未發明之前,南島族群就靠著觀測星象、天氣、海流等,移居到地球上最後一塊尚無人居住的土地上。若推算最晚一波遷徙到紐西蘭的時間約14世紀,南島族群對地球的探索早西方人幾百年。這背後的意義顯現,「從島嶼網絡的關係看來,他們從來不是一個孤立的狀態,包括台灣,從過去到現在一直都在跟著世界脈動。」
方鈞瑋解釋,南島廳以「在這裡,台灣與世界交會」為slogan,述說從過去到現在,台灣一直跟著世界脈動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