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王爺也會適應時代的需要
說到冥冥之中,蘇煌文說了一個小故事。負責迎王祭七個王爺遶境任務的七角頭,誰負責哪一個王爺的轎班,都是由擲筊決定。從1952年恢復舉辦迎王祭以來,七角頭中的頂頭角卻從未抽中溫王爺。
原來地方流傳著頂頭角的先人與人發生齟齬,遭到咒詛,縱使後人曾經公開道歉,也無濟於事。蘇煌文說,雖是如此,溫王爺卻總是讓頂頭角抽中大千歲,作為彌補。
七角頭的轎班以及擔任振文堂、振武堂的內書、班頭等職務,多是由父傳子的世襲制,從小開始參與迎王祭典,造就地方都以參與迎王祭為己任。
由於三年一科的迎王祭典深入人心,「科」也成為老一輩東港人生活的習慣用語,例如「我是哪一科結婚的,我的小孩是哪一科生的」;連每一科年都會根據天干地支來說,例如2024年是甲辰年。
隨著時代演進,東港子弟出外就學、就業,雖然迎王祭必定回鄉參加,但是少子化的趨勢,導致這些世襲的職務也開放給親友或從外地搬到東港的民眾,但必須到溫王爺座前,擲出三個聖筊才能允准參加。蘇煌文認為,冥冥之中,溫王爺有其方式來適應時代。
地方人士尤為津津樂道便是有一年迎王祭前出現二個颱風,地方請示溫王爺,指示繼續舉行,結果颱風果真轉向。
迎王祭祀科儀以及東港大小事不能解決的,就要求問溫王爺。如同東隆宮牌樓上的「風調雨順」、「國泰民安」,顯示溫王爺庇護東港,疼愛東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