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在軍人的足印上
「春朝一去花亂飛,又是佳節人不歸,記得當年楊柳青,長征別離時……」這首〈回憶〉在1970、80年代的台灣,舉凡有合唱團必有此歌,由花中教師、又獲稱「花蓮音樂之父」的郭子究作曲,傳唱四方。
一如歌詞所述,早期移居來台的日本人,有的在二次世界大戰時離台長征,有的在日本戰敗後撤退歸國,不再回來過。他們留下的房舍,每戶都承載著歷史的記憶。
花中創校於1936年,日治時期為落實軍國主義教育,政府從日本聘請高階軍官來台任教,「早期等同於軍校,前三屆的學長還得每個月存錢,畢業時自費到日本參加閱兵典禮。」同身為花中校友的郭子究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鄭宏成說。
當年為供教職員住宿,比照「台灣總督府官舍建築標準」的判任官官舍規格建造教師宿舍,包含最高等級的甲級宿舍。鄭宏成解釋:「高級官舍才會有內、外雙玄關,外玄關的門柱和子供室(兒童房)天花板的棕櫚紋,象徵這裡是日本人在南洋的殖民地。」當然,配戴武士刀的軍官教職員今不復見,教師宿舍也歷經風霜,外頭的雨淋板,換過不同的油漆顏色,見證改朝換代。經修復,現作為紀念音樂家郭子究的文化館。
詩人陳黎形容他中學音樂老師郭子究是「台灣傳奇的作曲家」,除了〈回憶〉、〈你來〉等合唱團必唱曲,還作有花中校歌、花蓮縣歌等。郭子究1946年起至花中任教,「郭老師家境貧苦,只有國小畢業,應聘後很認真地補完國中、高中及專科學歷。對我們而言,他是非常勵志的人。」鄭宏成說。
郭子究將口頭禪「窮則變,變則通」實現在音樂教育上,變出樂器,更變出花中學生私下戲稱「五燈獎」的「電動視聽五線譜器」。他自己畫設計圖,請電機師傅製作連結風琴鍵盤的五線譜燈板,當風琴鍵盤Do被按下,與Do對應的音符位置燈就會亮起。結合聽覺與視覺,學生學習更深刻。
敲擊過復刻版的五燈獎鍵盤和80年老打字機,我們再度起行,往台9線朝著美崙溪前去。
美崙溪畔一片日式宿舍,高聳的烏臼樹為木屋群遮擋去螫人的豔陽。
同為軍官宿舍的「將軍府」,當時住著日軍在花東地區的最高指揮官中村三雄大佐,位於美崙山腳的松園,是他辦公的軍事指揮中心。
這裡雖名為「將軍府」,但沒有日本將軍居住過,據傳是附近的居民不知道中村大佐的身分,只知是位階很高的大將軍,所以稱此為「將軍府」。
那個時期,日本人在台灣建造的房舍多是「和洋式建築」,與日本當地的房舍設計不同,如屋頂橫梁的桁架、煙囪造型和大門設置的方向,都融合了西方建築的設計概念。
這天為我們導覽的文化志工李永鎮,高齡90,和將軍府「同年」。
李永鎮解說:「灣生,是指日治時期在台灣出生的日本人,我有一個灣生同學是花中畢業的,二次世界大戰末期他加入神風特攻隊,去了,就沒有回來了。」他的灣生同學們6年前從日本回來參加花中同學會,大家互道一句「你還在啊!」場面相當感動。
郭子究音樂文化館中保留用甘蔗碾壓製成的天花板,再塗上一層白灰泥,手工刷出棕櫚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