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靜區的明陣、穹頂竹棚
木馬古道盡頭的制高點平台、寂靜區的「風之舞台」,可以坐看嘉南雲峰及台灣第一高山玉山群峰景緻,一旁的「微風小築」是休憩的涼亭,旅人可以就坐用餐,或欣賞遠處山景,享受吹拂而來的微風也很心曠神怡。
鄰近的「明陣」是步行禪的最佳場域。石材崁入泥地做為引導線,採雙螺旋設計,進、出路徑不同,不會交錯,形狀看似簡單,然卻運行有秩,提供遊客漫步靜心,或做為團體療癒活動的場域。一旁的「靜思坪」是竹子搭建的平台,瑜珈、靜坐、躺臥、分享皆可,供森療師創造多種療癒體驗模式。
竹創森園區的最深處是位於稜線尾端的「穹頂竹棚」,設計團隊利用孟宗竹設計曲面三層交接的薄殼結構竹棚,跨距寬達18公尺還可對抗稜線的風壓。表面也很有編織感,紅銅板的屋頂隨著時間推移,會由亮銅色轉為暗褐色、灰綠色,凸顯環境融和與和諧。
「薄殼系統常見混凝土、鋼構材質,竹材很少見,來訪的世界竹會成員感到相當驚艷。」甘銘源自豪地說。更有趣的是,竹棚本就是銅缽造型,加上竹子、銅皮等自然材料造就圓潤的音場環境,在棚下舉辦銅鑼浴療癒體驗,銅鑼靠牆面、置中,聲音反射再折回,音波盪漾,效果各不同,中醫界認為沒有旋律變化的鑼與缽的音聲具放鬆神經系統之效,參與者從出發點走了一個多小時抵達這裡,更容易就釋放壓力。
穹頂竹棚旁的「小柴軒」是座特色景觀廁所。設計團隊就地取用疏伐的柳杉木堆砌成牆,廁間像是座獨立的小庭院,屋頂是半開放式設計,從上俯瞰,小柴軒像是戴頂竹斗笠,遊客如廁時能看見竹林、仰望天空,享受戶外風景。
甘銘源說,身體在大自然的經驗最直接,他想創造一個如廁時就能感知山上美妙風景的廁所,「解放,就是這個意思,身體的經驗會告訴你:嗯!很舒服。」
「小柴軒」景觀公廁採半開放設計,讓人有露天如廁之感。(大藏規劃設計公司提供,羅慕昕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