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節控,規劃謹慎小心
七年前,Petr和Eva共同創辦「Beast Runners 跑山獸」,這個名字隨著Petr於2014年以3小時53分成績打破嘉明湖步道越野賽最快紀錄時,在跑者、登山圈廣為人知,而疫情期間一椿椿搜救迷路山友的助人事蹟,則讓他躍升台灣家喻戶曉的人物,但其實,舉辦一年一度的越野賽才是他的本業。
2012年因緣際會來到台灣的他,不僅愛上台灣的山林,更與妻子相識、相戀,共組家庭,而這樣的緣分,也成為他在台灣開設工作室、舉辦越野賽的契機。2018年前,跑山獸每年在雙北地區有三至五場賽事,埔里則為一場。
從一開始選手規模僅幾百人,到現在有1,000至1,500人、來自40多國的國際選手參賽,這樣的大型賽事,工作核心團隊只有他和妻子兩人,每年與來自全國的120多位志工合作,讓這個大型活動能夠順利進行。
Eva說,Petr一直「校長兼撞鐘」的原因,或許是和他母親謹慎小心及父親習慣親力親為的個性有關。
採訪這一天,扛著除草機,邊解說賽道特色,Petr邊細心地清除生長一年、高度快和人一樣高的植被。
看來簡單的一件事,Petr卻絲毫不馬虎,從手機拿出一張地圖,上面五顏六色的軌跡,詳細記載著他於何月何日上山、花費多久時間,以及植被生長狀況。他說,每年維護賽道時,他都會拿出這份紀錄來確認狀況是否有異常。
做什麼都愛做計畫的他,不論是協助搜救,還是規劃比賽,都會在電腦做完全盤研究後,擬定一份詳細的計畫。Eva在一旁還爆料,Petr連隔壁鄰居的生日都會用表格記下來。
這樣一位「細節控」,對比賽各項細節追求完美,對綁布條這樣一件小事也有他自己的一套標準。
關於布條的必要性,外界仍有許多討論,但為了參賽者安全,Petr認為這些布條仍有其重要性,也必須注意維護山林環境,所以他在清除雜草後,都會親自在賽道路徑綁上印有「Beast Runners 跑山獸」logo的布條,且綁帶方式並非廣撒式,而是評估各個路線選手特性、思考模式後,綁在能引導選手至正確路徑的位置。
小至水果切法、補給水擺放位置和補給食物的品項,大至各站點關門時間、避免各組選手衝撞的出發時間等,細緻規劃的福爾摩沙古道越野賽,讓許多選手都對比賽回饋極高評價,好口碑不脛而走。擔任比賽志工的嚴啟翁,本身是位馬拉松跑者,過去因越野點數不足遭Petr拒絕接受報名,但也因此感受到主辦的謹慎,轉而加入賽事志工的行列,之後更在參與的過程中,深刻了解他們對比賽中各項細節的嚴謹和用心,並認同這樣的理念,最後成為好友。
除了基本體能要求,每位選手也被要求配有必要裝備,以應付山林間可能發生的各種狀況。(Beast Runners 跑山獸提供)
參賽選手們在賽道上相遇時,互相打氣、鼓勵。(Beast Runners 跑山獸提供)
校長兼撞鐘的Petr,連商品行銷也不假他人之手,在採訪中間利用時間拍起了宣傳照。
福爾摩沙古道越野賽推出的相關商品上,多數可見到使用原住民文化中「祖靈之眼」的圖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