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山林,與自然共生
大鹿林道的終點是觀霧山莊,車行至此,里程已近56公里。
觀霧山莊原為林務局的員工宿舍,2004年歷艾利風災後重創,時隔13年,今年初重新開幕。山莊門口兩側,一株年近百歲的霧社櫻,每年3月開花,另一側台灣檫樹是第三季冰河孑遺植物,也是台灣特有種,2月是它的花期,金黃色的花朵襯著藍天,是走過、路過不能錯過的美景。
翌日,我們放倒腳踏車,改以步行探索觀霧。
志工林玉琴和技術士李聲銘是我們此行的嚮導,我們擇檜山巨木群步道一探。已有三十多年志工經歷的林玉琴,她細心地教我們分辨同屬檜木屬的紅檜和扁柏,扁柏的樹型是一路直通往上生長,紅檜在成樹時易有分叉,而且因常受真菌侵蝕,靠近樹根處會中空。她說台灣中海拔的林相大概差不多,但是觀霧國家森林遊樂區是台灣最容易遠眺「聖稜線」的所在,不需負重翻山行軍數天數夜,在樂山林道3~4K沿線即可看到遠處由大霸尖山、小霸尖山到雪山綿延的聖稜線,看了讓人心嚮往之。而且想要一次看足棣慕華鳳仙花、黃花鳳仙花、紫花鳳仙花,也只在觀霧地區限定。這邊也是觀霧山椒魚的發現地,這個喜好生活在潮濕陰暗石頭下的兩棲類,是冰河時期孑遺物種,也是推測台灣早期氣候的例證。
辨識植物是李聲銘的專長,他一路上搜尋、掃描著步道旁的植被,告訴我們「這個不可不拍」、「那個難得一見」,像5隻兔子在開會的阿里山繁縷、馬鞭蘭、超少見的鐵線蕨葉人字果、嗩吶草、有個像蠍子尾巴的附地草、台灣堇菜、八角蓮、遇開花季節才冒出土層的阿里山水晶蘭,都難逃其法眼。
在巨木的棧道下,林玉琴撿起直徑約只有5mm紅檜的毬果,撥開鱗片,紅檜的種子比一粒芝麻還小,再看看眼前高達42公尺的巨木,她感概:「這麼一顆小小的種子要熬過多少天災人禍,多少蟲類、黴菌的侵害,才能長成這樣的參天大樹,就知道這有多不容易。」
而另一頭,卻見李聲銘把掉落在棧道上毬果收集裝袋,「它在這邊沒有(生存)機會,我要把它帶到崩塌地去撒。」之後,路行到一片光禿禿的崩塌斜壁,只見他朝斜壁撒了數把紅檜的毬果,「這邊沒有大樹遮蔽,日照充足,有種子發芽所需的陽光。」李聲銘一邊動作,一邊說明。
落在碎石間的毬果,或許夭折,或許長成下個世代的巨木,命運未知,但我在心裡默禱,要好好長大呦!
一趟騎行的旅程,我們一探新竹林業的軌跡,曾經有無數林業的從業人員在這路線上奔走,而這片山林也曾因人類不知節制而重創,所幸我們慢慢地填補了傷口,把樹木種回來,了解與自然共生才是永續的唯一途徑,後代才能享有森林的庇蔭。
騎行在有陽光灑落的林道上,呼吸滿腔的芬多精,兩旁滿眼綠意的森林;剎時雲霧突起,可視距離不到兩尺,又一個轉角,瞥見翻騰的雲海,如浪濤起,「觀霧」果然名實相符。我們何其幸運,能經驗此瞬息萬變的美景,感受風速與陽光的觸擁,這也是單車限定的福利。
觀霧山椒魚是台灣特有種,是孑遺物種,喜生活在潮濕的石下。(陳原諄攝,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在有陽光灑落的林道上,呼吸滿腔的芬多精,兩旁滿眼綠意的森林。(莊坤儒攝)